2025年文化建设推进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5年文化建设推进会上的讲话范文

同志们:

今天,我们齐聚一堂召开文化建设推进会,既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具体行动,也是立足新发展阶段、锚定“文化强省”目标的关键部署。过去一年,全省文化战线以“守正创新”为主线,在理论传播、精神传承、服务惠民、产业升级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红色基因传承工程覆盖1200个村(社区),非遗工坊带动10万群众就业,“云上文博”平台访问量突破5亿人次,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升至5.8%。但我们也要清醒看到,基层文化供给与群众需求仍有差距,文化创新转化能力有待加强,区域文化发展不均衡问题依然存在。2025年是全面推进文化强省建设的攻坚之年,我们必须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事事落实到位”的执行力,推动文化建设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跃升”。下面,我重点讲五个方面工作。

一、以思想铸魂为根本,筑牢文化建设“主心骨”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新征程做好文化工作的“指南针”,必须贯穿文化建设全过程各领域。要深化理论武装体系,构建“领导干部领学、专家学者讲学、基层百姓研学”的立体学习网络。今年要重点抓好“千场理论宣讲下基层”活动,组织100支“百姓名嘴”宣讲团,用“乡音土话”解读“国之大者”;在高校设立5个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中心,推出《新时代文化传承创新案例集》等10部理论专著;依托“学习强国”本地平台、县级融媒体中心,打造“理论微课堂”“文化新说”等线上品牌,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要强化价值引领效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治理、行业规范和日常生活。深入实施“时代新人培育工程”,选树“最美科技工作者”“乡村振兴带头人”等典型1000名,举办“德润XX”先进事迹巡讲200场;在社区、学校、企业建设“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50个,在公交、地铁推出“流动文化车厢”,让“正能量”成为“主旋律”。特别要关注青少年群体,推动“大思政课”与文化实践深度融合,组织中小学生开展“红色家书诵读”“非遗里的中国精神”等活动,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二、以传承创新为路径,激活文化资源“活基因”

我们XX省有7000年的河姆渡文化、5000年的良渚文明,3000里古驿道串起128处全国重点文保单位,这些都是不可复制的“文化名片”。要坚持“保护第一、合理利用”,实施“文物活化”三年行动:启动良渚古城遗址申遗后提升工程,建设考古遗址公园数字孪生系统,让游客通过VR“参与”5000年前的筑城场景;推进“百座古建重生计划”,对100处濒危古戏台、古桥、古民居进行“修旧如旧”,同步植入非遗展示、文化沙龙等功能,让“老房子”焕发“新活力”。

非遗是活态的文化基因。要推动非遗从“静态保护”转向“活态传承”,重点抓好三件事:一是建强传承体系,新认定省级非遗传承人50名,在中小学设立200个“非遗传承教室”,推广“师徒制”“工坊制”,避免“人走艺绝”;二是创新表达形式,支持越剧、龙泉青瓷等非遗项目与动漫、游戏、短视频结合,开发“数字越剧”元宇宙剧场、青瓷AR体验程序,让“老技艺”圈粉“新青年”;三是促进转化利用,建设10个省级非遗工坊示范基地,推动嵊州竹编、东阳木雕等非遗产品进入电商平台,力争年内非遗产业产值突破200亿元。

红色文化是我们的精神密码。要深入挖掘XX作为革命老区的资源优势,实施“红色基因解码工程”:完成全省200处红色遗址的数字化建档,对30处重点旧址进行环境整治和展陈提升;编纂《XX红色精神谱系》,系统梳理“浙西南革命精神”“枫桥经验”等精神内核;打造“红色旅游+”融合线路,推出“重走红军路”徒步研学、“红色剧本杀”沉浸式体验等项目,让红色文化从“文件里”“书本中”走进“生活中”。

三、以惠民共享为导向,打造文化服务“新高地”

文化建设的成效,最终要看群众的“获得感”。要推进公共文化设施“提质扩容”,今年重点抓好“三个一”:新建100个“城市书房”,实现县(市、区)全覆盖;改造提升20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配套设置“乡村非遗馆”“乡贤文化墙”;建设50个“文化驿站”,覆盖景区、园区、商圈等人群密集区,让群众“15分钟”就能找到文化活动场所。

要推动文化服务“精准供给”。建立“需求清单—项目清单—效果清单”闭环机制,通过“文化管家”小程序、社区网格员走访等方式,收集群众“点单”需求,今年要推出“菜单式”服务10000场,其中针对老年人的戏曲鉴赏、针对儿童的绘本阅读、针对新市民的技能培训占比不低于60%。实施“流动文化工程”,组织“文艺轻骑兵”巡演5000场,“图书流动车”送书20万册,让文化服务“沉到底、暖人心”。

要激发群众“自我创造”活力。群众既是文化的受益者,更是文化的创造者。要培育“草根文化队伍”,扶持社区合唱团、村广场舞队、民间戏曲班等群

文档评论(0)

欣欣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