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考情梳理
命题特点
从历年的高考真题来看,考查的范围比较广,要求考生除了熟悉课标规定的120个常用实词的具体含义外,还需拓宽视野,扩大词汇量,并在复杂多变的语境中努力探寻文言实词词义推断的基本规律。
近年及2025年考情持续凸显“以教材为纲”的趋势,命题逐渐弱化单纯的知识记忆考查,转向语境下的应用能力考查。即使是熟悉的字词,也需结合课外文段语境与课内知识比对,杜绝机械背诵,强调对词义、用法的灵活理解。同时文化常识考点呈弱化趋势,实词虚词的核心地位进一步巩固。
题型固定为选择题,每个题目四个选项分别对应不同知识点或不同课内篇目,覆盖角度全面且均衡。选项正误分布合理,干扰项设置具有迷惑性,多通过“形近义近词混淆”“特殊用法误判”等方式设置陷阱。比如“藉”在不同语境中分别表“凭借”和表假设语气的通假用法,易让考生因词性模糊而出错。
文言文实词的考查不仅直接体现在推断词义题上,还间接体现在文言翻译题中。文言虚词也如此,文意理解、文言断句、实词推断、文言翻译等题型,都可能直接或间接关联到重要虚词的理解。
知识梳理
选自《高中语文全面知识清单》
技巧点拨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1)字形推断法
汉字中的形声字占80%以上,而形声字的形旁有表义功能。因此通过对字形结构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探求字的意义。
常见的形旁的词义指向:形旁从“刂(刀)、弓、矛、戈、斤”者与兵器有关;从“马、牛、羊、豸、犭”者与动物有关;从“讠(言)、辶(走)、彳(行)”者与人的行为有关;其他的还有:禾——五谷、贝——金钱、皿——器皿、纟——丝麻、宀——房舍、隹——鸟雀、冖——笼罩、歹——死亡、月——肉、目——眼、尸——身体……
如“眄庭柯以怡颜”一句中的“眄”,根据“目”和“庭柯”就可知其大致是“看”的意思。
(2)语境推断法(根据上下文意思推断词义)?
“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要把握一个实词的含义,绝不能离开它生存的语境,有时上下文之间存在着照应、解释或暗示关系,这恰恰是我们要寻找的钥匙。
内部语境: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
外部语境:上下文的语言环境。
例如:①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应”搭配对象为节拍之“节”,“应节拍”即为“随着、和着节拍”,可释为“随着、和着”。
②(屈原)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句中的“应”和“对”连用,都处于谓语动词的位置上,动作对象为“诸侯”,而“对”为“回答”之意,故“应”为“应答”。
(3)联想引证法(根据学过的知识、借助熟知的成语、词语推断词义)
高考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或者我们熟悉的成语、词语中一般都能找到依据。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已有知识举一反三,来确定试题中的实词词义。
例如: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欲盖弥彰——明显)
②相如因持璧却立。(望而却步——后退)
(4)结构推断法(根据整句中对应词语的意思推断词义)
文言文中的排比句、对偶句等并列结构较多,在对称的句式结构中,处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词性相同,意义相同、相近或者相反、相对,利用这一点可以求得词语正确的解释。??
例如:解释下列句中标红字的含义:
①方其破荆州,下江陵(破:攻破)
②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须臾:片刻)
③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弥、愈:更加)
(5)语法推断法
根据汉语语法知识,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介宾结构充当。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地位以及词语的搭配,可推断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词义。?
①划分句子成分法
“信义著于四海”(“信义”作主语,可判断“信”是名词,为“信用”之意)
“烟涛微茫信难求”(状语,实在)
“楚怀王贪而信张仪”(谓语,信任)
②看搭配
“辍耕之垄上”(“之”后接表地点的“垄上”,很明显,“之”在这里只能译成动词“到”才能与之搭配)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1)语法分析法
依据虚词的语法位置和功能来判断其大概含义,不同的句子成分决定了词语的词性和用法,如“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句中有三个“为”,前两句的主语是“人”和“我”,宾语是“刀俎”和“鱼肉”,句中的两个“为”作谓语,应为动词,译为“是”;末句“何辞”,即“辞何”,是个动宾结构,主语承前省略,可见句末的“为”是表疑问的语气助词。??
(2)判断词性法
有些文言词兼有实词和虚词两种性质,可借助上下文的语境,推断其词性和用法。词性不一样,用法也不一样。如《兰亭集序》中的两个句子“及其所之既倦”和“不能不以之兴怀”,前一个“之”是动词,“往、到达”;后一个“之”是代词,代指“向之所欣……已为陈迹”。
(3)同位互推法
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同句构成的对文,其对应位置上的词语的用法往往相同或相似。由此可从句中熟悉的虚词的用法推断对应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浙江省高考语文真题命题解析2025年全国一卷现代文阅读Ⅰ《种植入门问答》.docx
- 2025-2026学年上海市莘庄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及答案.docx
- 2025-2026学年上学期高三期中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 2025年赣州市十八县市区二十四小高三语文期中联考古诗鉴赏详解:陆龟蒙《江南二首(其一)(其二)》.docx
- 2025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文言文训练:与项羽相关(含答案).docx
- 2025年高中语文《怜悯是人的天性》练习巩固(附答案).docx
- 2025年广东省大湾区高三语文联考作文题目解析及范文:当“闯入者”入侵系统.docx
- 2025年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习作《围绕中心意思写》范文8篇.docx
- 2025年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习作《介绍一种事物》范文4篇.docx
- 2025年烟台市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作文解读及参考素材范文:水质很好,是你的水桶脏了.docx
最近下载
- 2025年人保应聘考试题目及答案.doc VIP
- 国开(浙江)2024年《领导科学与艺术》形成性考核作业1-4答案.docx
- 安全生产人员组织架构图.docx VIP
- 2021-2022学年上海市嘉定区中考数学最后冲刺模拟试卷含解析.doc VIP
- 结构力学稳定理论学习1课件.ppt VIP
- 《地中海贫血》课件.ppt VIP
- 2025年互联网信息审核员考试题库及答案.pdf VIP
- T∕CECS 10108-2020 聚合物水泥防水装饰涂料.pdf
- 2020年湖北省技能高考财经类《会计专业知识》考试 (4).docx VIP
- 粤人社发【2012】70号关于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和聘用后工资及退休等问题处理办法的通知.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