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复习任务五 任务达标训练(1).ppt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任务达标训练——在训练上花心思;[试题亮点]“对点练”,全部为客观选择题,从诗意理解、形象分析、手法判断等多个角度针对训练。“综合练”,客观选择题+主观简答题(各类题型),综合训练。;一、对点练(14分)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小寒食舟中作①

杜甫

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②萧条戴鹖冠③。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注】①本诗为诗人暮年漂泊潭州时所作。②隐几:席地而坐,靠着小桌几。③鹖(hé)冠:这里“鹖”同“褐”,指褐色。;判断下列对这首诗赏析的正误,在括号中打“√”或打“×”。

A.诗题交代写作的时间与地点。“舟”一语双关,真实反映了杜甫晚年的漂泊处境,同时隐喻天下百姓像自己一样流离失所。()

答案:“舟”为实写,并无隐喻,也无“一语双关”之意。

B.首联中的“强饮”写出了诗人在过小寒食节时豪饮的情态,“戴鹖冠”则暗示了诗人过着怡然自得的归隐生活。()

答案:“强饮”说明诗人多病之身不耐酒力,也透露着诗人在漂泊中勉强过节的心情,并非“豪饮的情态”;“鹖冠”则点出诗人失去官职不为朝廷所用的身份,诗人此时穷愁潦倒,虽不在官场却依然忧心时势,思念朝廷,而不是“过着怡然自得的归隐生活”。;C.颔联中的“天上坐”“雾中看”写诗人舟中所见所感,非常切合诗人年迈舟居观景的实际,也让我们感受到诗人复杂的心绪,笔触细腻含蓄。()

D.颔联极为精练传神。诗人因年迈多病、老眼昏花而产生了“天上坐”“雾中看”的错觉,给人十分真切的感觉。()

答案:产生“天上坐”错觉的原因并非“年迈多病、老眼昏花”,而是天空倒映在水中。

E.颈联写景,由远及近,层次分明,运用叠词,韵律优美,且语含比兴,向尾联作了十分自然的过渡。()

答案:颈联写景,应为由近及远。

F.尾联总束全诗,深化主题。面对眼前春江之上青山白云的自然景色,诗人遥想万里外的长安,表现了他忠君忧国的执着。();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吴中书事

杨乘①

十万人家天堑东,管弦台榭满春风。

名归范蠡五湖上,国破西施一笑中。

香径②自生兰叶小,响廊③深映月华空。

尊前多暇但怀古,尽日愁吟谁与同。;【注】①杨乘:唐朝诗人。同州冯翊(今陕西大荔)人。宣宗大中元年登进士第,官终殿中侍御史。②香径:苏州香山旁的小溪,传说吴王种香于香山,使美人泛舟于溪以采香。③响廊:用于跳舞的木板长廊。相传是吴王夫差为西施而造。;判断下列对这首诗赏析的正误,在括号中打“√”或打“×”。

A.首联以“十万人家”写出当年吴国的繁华,以“管弦台榭”代指当年吴国歌舞升平的景象。()

B.颔联“名归范蠡五湖上”指的是范蠡献计于勾践,把西施献给吴王夫差,吴被灭之后范蠡归隐一事。()

C.诗中运用典故,以范蠡帮助勾践灭吴而后功成归隐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

答案:应为表达了诗人的羡慕之情以及诗人对自己的命运不能自主的悲叹。;D.颈联描写想象之景,意蕴丰富,“自”重在表现香径荒凉冷落,“空”意在渲染响廊空寂无人。()

答案:颈联描写的并非想象之景,而是实景,写出了吴国旧地如今的荒凉破败。

E.尾联“谁与同”和范仲淹的“吾谁与归”的意蕴相同,表现了诗人欲辞官归隐却无人理解的无奈。()

答案:尾联“谁与同”与范仲淹的“吾谁与归”的意蕴不同,也没有“辞官归隐”之意。诗人“尊前多暇”,无事可做,慨叹谁能陪自己一起借酒消愁,表达了诗人不为所用、无人理解的无奈和伤感。;F.尾联写诗人神游历史之后,最终由古人联系到今人,借景抒情,表达了自己如今每日无所事事,无人能理解自己的忧愁心情。()

答案:“借景抒情”错误,应该是“直抒胸臆”。

G.诗中将吴国当年的繁华热闹和眼前的荒凉衰败、凄清冷落进行对比,表现出诗人对历史的深沉感慨,烘托了诗人内心的悲伤。()

H.这首七言律诗,以景起笔,以愁收结,感情深沉,语言含蓄;颔、颈两联对仗工整,韵律和谐。();二、综合练(36分)

3.(2025·福建省高三测评)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9分)

戏答元珍[注]

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注】本诗写于欧阳修被贬峡州夷陵(今湖北宜昌)任县令之时,欧阳修与峡州军事判官丁宝臣(字元珍)交好,丁元珍曾写《花时久雨》赠欧阳修,欧阳修便写了此诗作答。;A.诗人被贬到山城,他疑心春风吹不到这天涯之地,二月了尚看不到花开。

B.诗人赋予笋以人的思想情感,笋被冻雷惊醒,振奋精神,准备破土抽芽。

C.诗人在洛阳城曾经过着赏花游玩的生活,对比当下,诗人无比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1****10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