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复习任务四 任务达标训练.ppt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任务达标训练——在训练上花心思;[试题亮点]“对点练”,充分运用高考真题与部分典题的片段来训练对文意的理解,选材多样。“综合练”,双文本“叙述文本+政论文本”的选材符合高考选材方向,“挖空训练”符合教学实际,题型训练符合当下“思辨思维”的命题要求。;一、对点练(9分)

1.(2021·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概述是否有误。(3分)

[原文]上尝与侍臣论狱。魏征曰:“炀帝时尝有盗发,帝令於士澄捕之,少涉疑似,皆拷讯取服,凡二千余人,帝悉令斩之。大理丞张元济怪其多,试寻其状,内五人尝为盗,余皆平民。竟不敢执奏,尽杀之。”上曰:“此岂唯炀帝无道,其臣亦不尽忠。君臣如此,何得不亡?公等宜戒之。”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选项]D.魏征说,隋炀帝滥杀无辜,张元济不敢谏诤;唐太宗认为正是因为臣不尽忠,最终导致了隋朝灭亡,因此告诫群臣一定要吸取教训。

[判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偏概全。“正是因为臣不尽忠”错,原文为“此岂唯炀帝无道,其臣亦不尽忠”,既有炀帝无道之错,又有臣不尽忠之错。;[参考译文]

太宗曾跟近侍大臣讨论诉讼案件。魏征说:“隋炀帝时曾发生盗窃案,隋炀帝命令於士澄逮捕窃贼,稍微牵涉有可疑之处的,全都拷打审讯迫使服罪,总共两千多人,隋炀帝下令全部处斩。大理寺丞张元济奇怪窃贼数量之多,试着查究他们的罪状,(得知)其中五人曾是盗贼,其余都是平民百姓。(张元济)最终没敢坚持(公道)奏报(真相),把所有人都杀掉了。”皇上说:“这岂止是隋炀帝无道,那些大臣也没有尽忠。君臣全都这样,怎么能够不灭亡!你们应该以此为鉴。”;2.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概述是否有误。(3分)

[原文]楚子(楚王)伐陆浑之戎,遂至于洛,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对曰:“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德之休明,虽小,重也。其奸回昏乱,虽大,轻也。”

(节选自《春??左传诂》,有改动)

[选项]楚王询问王孙满鼎之大小轻重,王孙满在回答时特意强调了君王之德及给百姓带来的利益。这跟楚王在周朝边境上炫耀武力没有关系。;[判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曲解文意。“这跟楚王在周朝边境上炫耀武力没有关系”理解错误,王孙满反复强调君王之德,不在鼎之大小轻重,是间接告诉楚王要积善行德,对百姓有利。;[参考译文]

楚庄王攻打陆浑的戎族,于是到了洛水,在周朝边境上炫耀武力。周定王派王孙满慰劳楚庄王。楚庄王问到周王室的九鼎的大小、轻重。(王孙满)回答说:“(统治天下)在于德行,不在于鼎。从前夏朝正在实行德政的时候,远方各地把各种奇异的东西都画成图像,九州贡献出金属,铸成九鼎,把画下来的各种奇异的东西的图像铸在鼎上,鼎上面有各种东西的图像,教人民知道神物和怪异。所以人民进入川泽山林,不会碰到对自己不利的东西……如果天子德行美善光明,鼎即使小,也是重的。如果奸邪昏乱,鼎即使大,也是轻的。”;3.(2019·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概述是否有误。(3分)

[原文]后岁余,贾生(贾谊)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选项]C.贾谊答复询问,重新得到重用。文帝询问鬼神之事,对贾谊的回答很满意,于是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贾谊。

[判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序错乱。由原文可知,文帝先向贾谊询问鬼神之事,对贾谊的回答非常满意,且感慨自己比不上贾谊,没过多久,又任命贾谊做了梁怀王的太傅。选项表述颠倒了时间顺序。;[参考译文]

一年多以后,贾谊被孝文帝召见。孝文帝正在接受神的赐福,坐在宣室(接见贾谊)。文帝因为对鬼神的事有所感触,就向贾谊询问鬼神的原本。贾谊因此详细说明了其中的道理。一直谈到深夜,文帝(听得很入神),在座席上不知不觉往贾谊身边移动。问完之后,文帝说:“我很久没有见到贾谊了,自以为超过了他,现在看来还是不如他。”过了不久,任命贾谊为梁怀王的太傅。梁怀王,是文帝的小儿子,很受宠爱,又喜欢读书,所以(文帝)让贾谊做他的老师。;【注】①许男:即后文的“新臣”“许穆公”,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1****10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