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教学设计
课题
古诗词三首
年级
六班级
课时
第1课时
备课人
教材分析
(重点、难点)
《古诗词三首》是统编学校语文六班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三课。这个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触摸自然”:背起行囊动身吧,去触摸山川湖海的心跳;本单元所体现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古诗词三首》一课由两首古诗和一首词组成。三篇作品刻画了不同的画面,传达的情感也截然不同,特殊是《宿建德江》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两者虽都是描绘月下之景,但描绘的画面和传达的情感却截然不同。
教学重点:
读中想开去,感受诗词描绘的不同画面,体会诗词传达的不怜悯感。
教学难点:
借助古诗词中的关键词句,接受比较学习的方法,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教学目标
1.运用古诗词学习的方法,初步了解古诗词的主要内容,能借助关键词句说清古诗词大意。
2.通过想象古诗词描绘的不同画面,体会古诗词传达的不怜悯感。
3.借助作者资料,通过比较朗读,体会古诗词的不同韵味。
教学过程
一、谈话回顾方法,导入古诗学习
1.背诵《春晓》、《送孟浩然之广陵》和《村居》。
2.谈话沟通:老师做个简洁的调查,经过六年的学习,你学了多少首古诗词?(真厉害,你是个爱读诗的孩子)
3.学了那么多古诗,同学们对学习古诗的方法确定不生疏,我们一起回顾一下。板书:诗意、诗画、诗情、诗韵。用这样的方法,今日我们来学习一首诗和一首词。出示题目:《宿建德江》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二、合作学习,初步把握诗词大意
1.出示诗和词,检查朗读状况。(一个小小的考验,选择你最擅长的一首,读正确,读流利。难度升级,能不能两首一起挑战?)
2.刚才只是小小的热身,真正的挑战开头。留意老师的要求。
合作要求:
(1)组员在组长带领下,借助注释,紧扣诗词中的关键词句沟通诗和词的意思。
(2)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准时记录沟通成果。
(3)合作结束后,选择一名代表进行汇报,组员可进行补充。
3.小组合作。
4.全班沟通,其他小组相机补充。
预设:
(1)《宿建德江》: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漫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我的心头。野外空旷远处的天比树还低,江水清清明月倒映其中感觉和人很亲近。
(2)相机指导重点词语:
①“烟渚”:烟雾缭绕的小洲。
②“愁新”:愁绪增加。
③“野旷”:野外空旷。
④“天低树”:天比树还低。
⑤“月近人”:月亮跟人很亲近。
(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枝头的喜鹊。凉爽的晚风仿佛吹来了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谷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诗人急着想要躲雨。往日,土地庙四周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拐了弯,茅店突然消灭在眼前。
(4)相机指导重点词语:
①别枝:横斜突兀的树枝。
②星天外:天上的星。
③七八个和两三点:相对应,不是指具体的数字,而是指稀有或者小。
④半夜清风蝉鸣:晚上阵阵凉风仿佛吹来了远处的蝉鸣声。
⑤稻花香里说丰年:在稻谷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喜悦。
⑥路转溪桥忽见:转了几个弯过了桥突然消灭。
5.理解诗意,朗读古诗词
三、对比诗词画面,奠定情感基础
1.两篇作品都写了月夜中的景色,认真读一读,你眼前消灭出什么样的画面?
预设:
(1)《宿建德江》
看到:移舟、烟渚、日暮、野旷、天、树、江清、月
(2)《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看到:明月别枝、星疏雨稀、旧时茅店、溪桥忽现
听到:鹊惊蝉鸣、蛙声一片
闻到:稻花飘香
2.把画面带入诗词中,我们一起再次品尝品尝。
3.同样是写月下景色,作者却描绘了完全不同的画面,比较比较,你有什么发觉?
(预设:《宿建德江》描绘的景色以看为主,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景色更加丰富,作者从视、听、嗅多方面去写景。)
4.一切景语皆情语,诗词中描绘的画面与诗人的情感是密不行分的。现在,你再来看看,同样是写月景,作者描绘的画面为什么差别这么大?
(预设:第一首诗由于诗人比较忧愁,所以诗人描绘得画面显得比较凄清,其次首词由于作者心情比较欢快,所以作者描绘得景色就比较丰富,有看到得,有听到得,甚至有闻到得,由于作者有闲情逸致,所以能享受其中,对景色关注得比较细,画面也比较美。)板书:忧愁、欢快
5.说到诗人的忧愁,我们不得不得回顾一下诗词创作背景。出示资料连接。
(1)《宿建德江》写作背景:孟浩然始终在鹿门一带隐居,期望走以隐求仕的道路,但未成功。诗人告辞隐居生活,踌躇满志地来到长安参与科举考试,想实现为国效力的政治抱负,结果科举未中,他孤身一人失意东归,开头了漫游吴越的生活。
(2)读到这里,你对诗中的愁新有了什么新的生疏,能结合具体诗句说说吗?
(3)读出你的感悟。
(4)《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写作背景:辛弃疾受奸臣排挤,被免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6课《飞向蓝天的恐龙》(第二课时)(学习任务单)-(统编版).docx
- 第7课《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第二课时)(学习任务单)-(统编版).docx
- 第10课《绿》(第二课时)(学习任务单)-(统编版).docx
- 第8课《千年圆梦在今朝》(学习任务单)-(统编版).docx
- 第9课《短诗三首》(第二课时)(学习任务单)-(统编版).docx
- 第9课《短诗三首》(第一课时)(学习任务单)-(统编版).docx
- 第13课《猫》(第二课时)(学习任务单)-(统编版).docx
- 第10课《绿》(第一课时)(学习任务单)-(统编版).docx
- 第11课《白桦》(第一课时)(学习任务单)-(统编版).docx
- 第12课《在天晴了的时候》(学习任务单)-(统编版).docx
最近下载
- YS∕T 714-2020 铝合金建筑型材有机聚合物喷涂工艺技术规范.pdf
- 第十三章+电能和电功率(复习课件)物理北师大版2024九年级全一册.pptx VIP
- 《放射性勘探》课件.ppt VIP
- 《有色金属矿山排土场设计标准+GB+50421-2018》详细解读.pdf
- 九年级物理上册综合能力测试题.pdf VIP
- 腐蚀数据与选材手册-校对版.xls VIP
- 2025年国家开放大学《行政领导学》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docx VIP
- 初二下册物理力学练习题.doc VIP
- 全球海上遇险安全系统和搜救雷达应答器性能要求.pdf VIP
- GB∕T 2421-2020 环境试验 概述和指南(可复制版).pdf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