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我的底色是军绿
我是在军号和军歌的熏陶中成长起来的。直到现在,年过半百的我只要听到集结号或是军歌都会驻足向往且热泪盈眶。
上世纪70年代,年幼的我跟随当兵的父亲生活在汾西县武装部的家属大院里。我记得汾西县武装部坐落在县政府东边长约千米的狭长地带。中间被一道坡分成两段,坡下是武装部的办公场所,一排一排的办公室门窗都是军绿色的。坡上是参差不齐的排房,住着来自天南海北的军属。住在军属区的大人们操着一口浓重的家乡方言,小孩子们的语言能力刚刚开启,大部分就都会说三种话:在家和父母说家乡话,在外和当地小朋友说汾西话,在此基础上为了交流方便都会说各种腔调的普通话。这种环境培养了我们这些小孩子分辨方言的能力,我们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了各种特色的发音。
武装部的大门很高,一米多的台阶上还有净高六米的两扇木门,大门敞开时,时有部队的军车进进出出,台阶两边留有站岗的位置,站岗的士兵总是神情庄重。右边的一扇门上留出了—个约两米高的小门供单人出入。军绿色的大门配上硕大的门牌,再加上东西两边长约五十米和大门等高的围墙,令人心生敬畏。
虽说武装部戒备森严,但对我来说这里是我童年时代的温馨家园。绿门、绿窗、绿车加上时时能看到的绿军装,我儿时的记忆是由那一抹抹军绿色组成的。我记得每当晨起的军号响起,父亲便迅速穿好军装去操场跑步,无论冬夏;还有每天上午的打靶训练结束,饥肠辘辘的士兵闻着诱人的饭菜香味儿列队高歌,群情振奋。那些看似寻常的一朝一夕,一事一景,都浓缩镌刻在我的梦萦。
印象中,武装部办公区大院里的树木总是郁郁葱葱。第一排是一棵棵挺拔的杨树,就像军歌《小白杨》唱的那样:“太阳照得绿叶闪银光,栽下它,就当故乡在身旁。”从第二排起,树种就丰富了,除了杨树、柳树、椿树、梧桐树等不结果的,我和家属大院里的其他小伙伴更多关注的是杏树、槐树、李子树、苹果树、核桃树、沙果树、皂角树、黑枣树以及最后一排的几棵花椒树,因为它们关乎着我们的味蕾。
每年结果最多的是部长家院里的沙果树,伞一样的树冠几乎遮盖了他家一半的菜地,枝繁叶茂,每个树枝伸出若干树杈,每枝树杈又支出好几簇树茎,每簇树茎顶端都结三五个果子。从入伏天我们—群小伙伴就去树底下假装数果子,部长爱人早猜透我们的小心思,也就假装在密密的树叶中找哪个熟了,然后装作很费劲的样子摘下几个分给我们,看着我们被涩得吐舌头的囧样,她就在旁边念叨:“告诉你们不熟呢,就嘴馋,这下信了吧?”事实上,部长爱人很是和善,每到果子成熟时,她都会挨家挨户通知,示意各家的大人拿上自家的篮子去她家院子里摘果子。家属院的二十多户都能品尝到,孩子多的可以去摘好几次,直至吃到中秋节后初霜降临、树叶落尽。
每年春天,当大院里槐树半开花时,就有身姿敏捷的男同志身揣斧头爬上树砍下来硕大的枝条,女人和孩子们则搬上小板凳坐在树下,把将开未开的槐花撸进菜盆里,然后那几天的早饭和晚饭就都是槐花炒不烂子。
我印象最深的是我家左侧的一棵皂角树,长得像龙爪槐,低矮的树干支起很粗的树枝,树枝的顶端长一圈叶子,叶质肥厚。开的花和青茎的颜色一样,不引人注意,结的皂角都在顶端,像槐角一样一串一串的,个头有三个槐角大,且皮质又厚又硬。我闲来无事时常爬上树坐在分枝的地方,把它的角一层一层剥开来,看哪一层能产生皂液,还拿剥开的切面在衣服上、手绢上搓,看有什么变化。甚至掰开舔它的汁液,观察切面的纹理。皂角的纤维又粗又硬,也不像豆角脆嫩,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叫皂角。但我在反复剥离皂角的过程中找到了专属于我的“美味”:掰开皂角,中间躺着五六颗青豆,再剥开青豆,在青豆的皮和内核中间有两片包住核的白膜,像凉粉一样透明洁净,咬在嘴里,像肉一样筋道.又有微微的回甘。这一发现拉近了我和皂角树的亲密度,奇怪的是,当我分享给其他小伙伴时,他们却不以为然。这正合我意,我独自守着和这棵皂角树的秘密,不再分享。后来搬离家属院后,我再没见过另外一棵让我倍感亲切的皂角树了。
记忆里武装部的菜园也是独有的风景。办公区对应的菜园和猪圈都归后勤科的灶房管。家属区的菜园就是各家屋前的空地,只要不影响大家通行,自己围栏划定即可。在那个物资缺乏的年代,这些菜园能满足大家除冬季储菜以外的日常食用。家属院住的是当地的平顶窑洞,大多是内外两间。每排三家共种一大块菜地,邻里关系很和谐,中间都不用木杆隔开,只是用田畦划分。浇地时把长五十米的软管一头固定在水龙头上,一头由人工引向每一畦,日间阳光充足,晚上水量灌饱,菜自然长得旺盛。西红柿、豆角、韭菜、茴香、大葱、黄瓜、茄子、洋姜等是大家普遍都种的。地边再围种一圈向日葵,足够我们看公演电影时嗑瓜子了。午休起来上学时顺便再去地里摘个黄瓜或西红柿,一路吃着走到学校,既美味可口又清爽下火。
武装部的花也很多。天然的野花有牵牛花、万寿菊、打碗花、小白菊、蒲公英等。采种的有木槿、蔷薇、鸡冠花、西番莲、满天星等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