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未来农场,长啥样?
“未来农场”不仅是一次技术变革,更是对未来乡村的价值赋能。
A指挥拖拉机自动耕地、智能系统预测水果甜度、无人机负责精准播种施肥……原来,“种地”也能如此具有未来感。
5月13日,中央网信办等四部门联合印发《2025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明确提出加快推进智慧农业发展等9个方面重点任务。
数字化的风,正在吹往乡村。在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农业这一古老领域正经历“智慧觉醒”,全国各地出现了一批充满想象力的“未来农场”,正在为未来农业探路领航。
“未来农场”长啥样?数字浪潮又将为乡村带来怎样的机遇和挑战?当我们用数字的犁铧耕耘广袤的田野,一切都充满了新的可能性。
全自动播种、机器人采摘、无人机运送……我们都曾这样畅想过“未来农场”的模样。
未来已来。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曾经的想象也正在乡村大地变成一幅幅实景图。
智慧种田,让丰收更有“数”。所有的耕耘,都指向令人期待的收获。数字技术是一种新工具,它正在成为帮助农业摆脱“靠天吃饭”,让生产更高效、让丰收更可预期的关键变量。
在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有一座外观酷似太空舱的农场——“田立方·临平未来农场”。通过数字化管控、无人机作业、物联网监测等现代化手段,农场瓜果蔬菜亩产量是传统土壤栽培的5倍左右。
产业大脑,让农业更“聪明”。从“汗滴禾下土”到“开着农机种田”,数字时代正在重构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在重庆,通过AI赋能农业生产,重庆市探索打造“产业大脑+未来农场”新模式,从而加快推动了全市农业现代化发展。
比如,以“重庆生猪产业大脑”为例,智能耳标可以随时监测猪的健康状态,自动化猪舍让1个人能轻轻松松养3000头猪,甚至还可以帮助养殖户实现“云养云卖”,以数字化建设赋能生产、消费、服务、监管等多个环节。
数智乡村,让未来更可期。也许有人会担心,数字技术会不会抢走农民的“饭碗”?工厂化的生产模式会不会对自然造成新的破坏?
未来的农业应该是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农业深度结合的产物,是高科技与自然的完美结合。通过构建科技赋能、生态友好、效益共享的新型农业文明,将实现人人都是参与者,人人都是受益者。未来乡村,更值得期待。
对于大众而言,“未来农场”还是一件并不多见的新鲜事。在技术集成、运营开发、市场转化等关键板块,不少农场也还在“摸着石头过河”,其中仍有不少问题和挑战:
一些“未来农场”沦为“科技秀场”,中看不中用。“未来农场”本来应该是为农民而建,然而一些地方在推进过程中偏离了出发点,个别领导干部将数字化建设作为政绩工程、盆景工程,热衷于打造博眼球的“科技奇观”,投入大量资金却不能为产业升级和农民增收产生实际效益。所谓的“未来农场”,不过是迎接领导视察和游客参观的秀场、展场。
无人农场很缺“人”,人才短板引发“木桶效应”。“未来农场”虽然大大节约了劳动力,却对懂技术、善管理的新型技术人才产生了新的需求。
一些地方建设“未来农场”时重技术轻人才、重建设轻运营、重硬件投入轻软件支撑,导致“只见机器不见人”,开工时敲锣打鼓,建成后却冷冷清清。由于缺乏关键人才,“未来农场”的效率机器并不能开足马力投入运转,甚至出现产能和效益低于周边地块的“倒挂”现象。
知识普及和技术培训掉队,造成新的“数字鸿沟”。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现代农业的技术迭代和资金投入也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现状,城乡之间“同网不同速”。此外,落后地区由于缺少生产指导和技能培训,习惯了传统耕作方式的村民对“未来农场”显得熟悉又陌生,难以及时跟上生产方式变革的步伐。
这些都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传统农民与智能时代之间的“数字鸿沟”,甚至在农产品生产销售、劳动报酬、政策补贴等方面衍生出新的社会不公平,影响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公益性和普惠性。
“未来农场”向未来。以更长远的眼光来看,“未来农场”的关键是要重塑农业生产逻辑,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在通往未来的道路上,把握数字机遇,释放时代红利,补齐短板、弥合差距,才能让“未来农场”真正强农、惠农、富农。
不断完善政策标准,让“未来农场”的模样更加清晰。“未来农场”什么样?怎么建?要避免盲目建设和低效建设,降低各地在探索阶段的试错成本,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政策完善和标准制定加以规范和引领。
作为“未来农场”探索的先行者,浙江在2022年印发了《浙江省未来农场建设导则(1.0版)》(简称《导则》)。《导则》从建设目标、建设类型、具体建设内容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系统阐释,为不同类型“未来农场”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路线图”。
补齐人才短板,培育更多懂技术、善运用、愿参与的“新农人”。《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发展水平调查报告(2024)》显示,我国城乡居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水平协同提升,但农村成年人与城镇成年人相比有一定差距。提高农民数字素养,激活乡村数字建设内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