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演讲人:
日期:
急性心梗术后护理指导
目录
CATALOGUE
01
术后即刻监护
02
药物管理规范
03
活动与康复训练
04
营养与饮食干预
05
并发症预防措施
06
出院准备与教育
PART
01
术后即刻监护
生命体征监测要点
持续血压监测
每15分钟记录一次无创血压或实时监测有创动脉压,重点关注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变化,警惕低血压或高血压危象。
心率与心律观察
通过心电监护持续追踪心率波动范围(建议维持在60-100次/分),识别室性早搏、房颤等心律失常并及时干预。
血氧饱和度管理
维持SpO₂≥95%,必要时给予氧疗或调整氧流量,避免低氧血症加重心肌缺血。
体温与呼吸频率监测
每小时记录体温(正常范围36-37.5℃)及呼吸频率(12-20次/分),异常升高可能提示感染或心力衰竭。
心电监护参数设置
启用24小时心电趋势回顾功能,便于分析夜间或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事件。
动态趋势记录
开启肌电滤波以减少干扰,增益设置为1mV=10mm,保证QRS波群清晰可辨。
滤波与增益调整
心率报警上下限设为患者基础值的±20%,ST段偏移报警阈值设为±0.1mV,避免漏报关键事件。
报警阈值设定
常规使用Ⅱ导联和V₁导联同步监测,确保ST段抬高或压低等缺血性改变能被准确捕捉。
导联选择与波形分析
绝对卧床24小时,穿刺侧下肢制动,观察足背动脉搏动及皮温,警惕腹膜后血肿或假性动脉瘤。
股动脉穿刺并发症预防
中心静脉导管每日消毒换药,检查有无红肿、渗液,确保输液通畅且无空气栓塞风险。
静脉通路维护
01
02
03
04
术后每30分钟检查穿刺处有无血肿、渗血或远端肢体苍白,加压包扎维持8-12小时,避免过度压迫导致血栓形成。
桡动脉穿刺点护理
根据ACT(活化凝血时间)结果调整抗凝药物剂量,既预防支架内血栓又避免穿刺点大出血。
出血与血栓平衡管理
穿刺部位观察要求
PART
02
药物管理规范
联合使用阿司匹林与P2Y12受体抑制剂(如氯吡格雷、替格瑞洛),以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支架内血栓风险。需严格遵医嘱调整剂量与疗程,避免自行停药。
抗凝抗栓用药方案
双重抗血小板治疗(DAPT)
对于合并房颤或高血栓风险患者,需加用华法林或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s),定期监测INR值以调整剂量,确保抗凝效果与出血风险平衡。
抗凝药物辅助治疗
根据患者年龄、肾功能、出血风险等因素定制方案,如肾功能不全者需减少低分子肝素剂量,避免药物蓄积。
个体化用药调整
心血管保护药物使用
β受体阻滞剂
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可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室重构,需逐步滴定至目标剂量,监测心率与血压变化。
ACEI/ARB类药物
如雷米普利、缬沙坦等,通过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减轻心脏负荷,需关注血钾及肾功能指标,避免高钾血症。
他汀类药物
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强化降脂治疗以稳定斑块,需定期检测肝酶与肌酸激酶,预防横纹肌溶解。
出血风险评估
他汀类药物可能导致转氨酶升高或肌肉疼痛,需每3个月复查肝功能与肌酸激酶,异常时调整用药。
肝功能与肌酶监测
肾功能与电解质管理
ACEI/ARB类药物可能引起血钾升高或肾功能恶化,需监测血肌酐与血钾水平,必要时联合利尿剂使用。
观察皮肤瘀斑、牙龈出血、黑便等症状,定期检测血红蛋白,严重出血时需暂停抗凝药物并就医。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
PART
03
活动与康复训练
卧床期体位管理
半卧位姿势调整
翻身与体位转换
肢体被动活动
术后早期建议采用30-45度半卧位,可减轻心脏负荷并改善呼吸功能,同时避免下肢静脉血栓形成。需使用靠垫或电动床辅助维持体位稳定,每2小时调整一次角度以防止压疮。
在卧床期间由护理人员协助进行四肢关节的屈伸、旋转等被动运动,每日3-4次,每次10-15分钟,以促进血液循环并预防肌肉萎缩。
每1-2小时协助患者轴向翻身一次,避免突然扭转身体,翻身时需监测心率、血压变化,出现异常立即停止并通知医生。
阶段性活动进阶标准
02
第二阶段(术后3-5天)
可过渡至床边坐起、双腿下垂,逐步尝试站立1-2分钟,需监测血氧饱和度≥95%且无胸痛、呼吸困难等不适症状。
第三阶段(术后1周后)
在监护下进行室内步行,初始距离5-10米,每日递增50%,要求运动后收缩压波动范围≤20mmHg,无心律失常表现。
01
第一阶段(术后24-48小时)
允许床上自主翻身、握力训练及踝泵运动,目标为保持关节活动度,心率增幅不超过静息状态的20%。
运动强度安全阈值
心率控制标准
康复运动时靶心率应控制在(220-年龄)×50%-60%范围内,同时使用便携式心电监护仪实时监测ST段变化及异常波形。
代谢当量限制
初期活动强度不超过2-3METs(如缓慢步行、刷牙),后期逐步提升至4-5METs(如爬一层楼梯),严禁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