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中国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中乳糜泻发病率的探究与临床意义
一、引言
1.1研究背景
乳糜泻(CeliacDisease,CD),是一种基因易感人群进食麦胶后,机体产生免疫应答而引发的炎症反应。过去,人们普遍认为乳糜泻是一种主要发生在白种人中,会造成营养不良的罕见病。但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如今大家普遍认为该病在全世界的发病率相似。通过血清学特异性抗体筛查,其发病率约在0.2%-2.7%这个区间,而经由小肠组织活检证实的乳糜泻发病率则为0.2%-1.9%。随着内镜技术、特异性血清学的广泛应用,以及人们对乳糜泻认识的不断加深,发现乳糜泻可累及各个系统,临床表现极为多样,病情严重程度也各不相同。在流行病学上,乳糜泻呈现出“冰山现象”,即临床明确诊断的病人只是少数,绝大多数病例仍未被明确诊断。乳糜泻病人血清中多种特异性的抗体含量会升高,目前小肠组织病理是诊断乳糜泻的金标准。而治疗乳糜泻最安全有效的方法,便是终生无麦胶饮食。研究已证明,未经诊断和治疗的乳糜泻病人,其死亡率较一般人群有所增加。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乳糜泻在东亚地区的发病率非常低,在我国也未得到足够的重视,至今我国仍缺乏乳糜泻流行病学的研究数据。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BowelSyndrome,IBS)是消化科最为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之一,它是一组持续或间歇发作,以腹痛、腹胀、排便习惯和(或)大便性状改变为临床表现,但却缺乏胃肠道结构和生化异常的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根据主要症状,可分为腹泻型、便秘型、腹泻便秘交替型这三型。肠易激综合征与乳糜泻的肠内表现存在重叠性,且有研究表明,肠易激综合征病人中乳糜泻的发病率要高于一般人群。
鉴于乳糜泻和肠易激综合征在临床症状上的重叠以及我国乳糜泻流行病学数据的缺失,研究乳糜泻在我国肠易激综合征病人中的发病率显得尤为必要。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对乳糜泻的认识和诊断水平,还能为肠易激综合征的鉴别诊断提供依据,对于改善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1.2研究目的与意义
本研究旨在通过乳糜泻特异性血清抗体组织转谷氨酰胺酶抗体(tissuetransglutaminaseantibody,tTG-Ab),筛查就诊于特定医院且符合肠易激综合征诊断标准患者中乳糜泻的患病率。
该研究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在疾病诊断方面,能够填补我国乳糜泻在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中发病率研究的空白,提高对这两种疾病的鉴别诊断能力,避免漏诊和误诊。在治疗上,对于确诊为乳糜泻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及时采取无麦胶饮食等针对性治疗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从医学发展角度看,丰富了我国乳糜泻的流行病学资料,为进一步研究乳糜泻的发病机制、遗传因素等提供数据支持,推动相关医学领域的发展。
二、相关理论基础
2.1乳糜泻概述
2.1.1定义与发病机制
乳糜泻,又被称为麦胶蛋白性肠病、麦胶蛋白过敏性肠病,是一种因摄入麦胶蛋白引发的慢性小肠疾病。其典型特征为多种营养物质吸收不良、小肠绒毛萎缩,并且在祛除饮食中的麦胶蛋白后,症状能够得到改善。乳糜泻的发病是遗传、免疫以及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从遗传角度来看,乳糜泻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Q2和HLA-DQ8基因与乳糜泻的发病紧密相关,携带这些基因的个体发病风险显著增加。在免疫方面,当患者摄入含麦胶的食物后,麦胶中的麦醇溶蛋白会被肠道中的组织转谷氨酰胺酶(tTG)修饰,形成新的抗原表位,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引发一系列免疫反应,导致肠道黏膜受损。环境因素也在乳糜泻的发病中发挥作用,如肠道微生物群的失衡、感染等,都可能影响肠道免疫功能,进而促使乳糜泻的发生。例如,某些肠道病毒感染可能改变肠道黏膜的通透性,使麦醇溶蛋白更容易进入机体,激发免疫反应。
2.1.2临床表现与诊断方法
乳糜泻的临床表现丰富多样,缺乏特异性。常见症状包括慢性腹泻,粪便通常色淡、量多、呈油脂状或泡沫样,多伴有恶臭,这是由于脂肪吸收不良导致的脂肪泻;腹部胀痛,常于排便前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体重减轻,严重者可出现恶病质;乏力;因维生素和矿物质吸收障碍,还可能出现手足抽搐、感觉异常、骨质疏松、骨软化、角膜干燥、眼睛干燥、夜盲、水肿、发热、夜尿增多等症状。此外,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皮肤病变,如疱疹样皮炎。
诊断乳糜泻需要综合多种方法。血清学检测是常用的初筛手段,主要检测抗组织转谷氨酰胺酶抗体(tTG-IgA)、抗肌内膜抗体(EMA)等,这些抗体在乳糜泻患者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若检测结果为阳性,则高度提示乳糜泻的可能。但血清学检测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和假阴性,因此,小肠活检是确诊乳糜泻的金标准。通过内镜获取小肠黏膜组织进行病理检查,若发现小肠绒毛萎缩、隐窝增生、上皮内淋巴细胞增多等特征性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Ni负载酸性分子筛的精准合成及其在高碳甲酯制烃类液体燃料中的催化效能研究.docx
- 六面体β-FeSi₂颗粒:制备工艺、晶面效应与室温铁磁性能研究.docx
- 模型单晶铂电极上甲醇与甲酸电催化氧化:机理剖析与动力学洞察.docx
- 蚓粪:开启土壤改良与荔枝茁壮生长的生态密码.docx
- 下颌第一磨牙两种边缘设计髓腔固位冠修复的有限元力学解析与临床关联探究.docx
- 阐释学视域下《论语》“仁”字英译多样性探究:文化、语境与译者诠释.docx
- 高浓度CO₂环境下香蕉与大蕉后熟及褪绿特性的差异解析.docx
- 翼型改型对超临界翼型气动性能的多维度影响研究.docx
- 3300V_1200A焊接型IGBT器件的建模与开关特性深度剖析.docx
- 新型微波光子滤波技术:原理、创新及在微波信号处理与传感中的前沿应用.docx
-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做家务》优质教学课件.pptx
- 北师大版(2024)八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4.1函数 课件.pptx
-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7.4 做个乘法表》课件.pptx
- 北师大版(2024)八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7.1为什么要证明 课件.pptx
-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好玩《猜数游戏》优质教学课件.pptx
- DB14_T 3557-2025 曳引驱动电梯水砝码载荷试验操作规范.docx
- DB34_T 4680-2024 避暑旅游休闲目的地评价.docx
- DB42_T 2442-2025 农村居家养老服务规范.docx
- T_FJZYC 15-2025 灵芝林下茶枝屑菌包栽培技术规程.docx
- DB6201_T 006.5-2024 预包装兰州牛肉拉面用配料包加工技术规范 第5部分:萝卜包.doc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