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及自救互救》章节测试答案学习T.docxVIP

《突发事件及自救互救》章节测试答案学习T.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突发事件及自救互救》章节测试答案学习T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其核心特征包括突发性、不确定性、危害性和紧迫性。掌握自救互救知识,是降低伤亡、减轻损失的关键能力,以下从分类应对、核心原则及操作要点三方面展开具体内容。

一、突发事件分类与典型场景应对

(一)自然灾害类

1.地震:震时需遵循“伏地、遮挡、手抓牢”原则。室内优先躲避在承重墙根、坚固家具旁或卫生间等小开间区域,远离窗户、吊灯、玻璃幕墙;切勿盲目外逃,强震时跑向户外易被坠落物击中。震后撤离需避开危房、广告牌、高压电线,若被埋压应保持冷静,用衣物捂住口鼻防烟尘,敲击管道或墙壁传递信号,避免大声呼救消耗体力。

2.洪水:接到预警后迅速向高处转移(如山丘、屋顶),避免沿河谷奔跑;若被卷入洪流,尽量抓住漂浮物(如树木、门板),保持仰泳姿势,头部后仰使口鼻露出水面;勿靠近电线杆、变电器,防止触电。

3.台风:提前固定门窗,储备饮用水、食物和手电筒;避免外出,尤其勿在广告牌、大树下停留;若在户外遇强风,就近躲入坚固建筑,远离玻璃幕墙和可能倒塌的围墙。

(二)事故灾难类

1.火灾:逃生核心是“防烟、辨向、速撤”。用湿毛巾(折叠8层以上)捂住口鼻,低姿沿墙前行(贴近地面2030厘米处烟雾较稀薄);遇浓烟时贴地爬行,避免直立呼吸;切勿乘坐电梯,优先选择疏散楼梯。若逃生路线被封,关紧房门并用湿布堵塞门缝,在窗口挥舞鲜艳衣物呼救。身上着火时“停、躺、滚”,切勿奔跑或用手拍打。

2.交通事故:车辆碰撞瞬间收紧全身肌肉,双手护头;若车辆侧翻,抓住固定物防止甩出车外。事故后若车门无法开启,用安全锤敲击车窗四角(钢化玻璃边缘最脆弱);若车辆落水,立即解锁车门,水位未漫过头顶前迅速逃生(水压差会导致后期车门难开);若已浸水,用座椅头枕金属杆击碎车窗。

3.触电:首要措施是切断电源(如关闭电闸、用干燥木棍挑开电线),切勿直接接触触电者。若伤者呼吸心跳停止,立即实施心肺复苏(CPR);若有烧伤创面,用清洁布料覆盖,勿涂抹牙膏、酱油等。

(三)公共卫生事件类

1.传染病疫情:遵循“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原则。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时佩戴口罩,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配合流调工作,如实提供活动轨迹;居家隔离时保持通风,物品单独使用并定期消毒(如含氯消毒液擦拭)。

2.食物中毒:立即停止进食可疑食物,保存样本以便检测;若意识清醒,可饮用淡盐水催吐(但腐蚀性毒物如强酸强碱禁止催吐);出现昏迷、抽搐时,保持侧卧位防窒息,尽快送医并告知进食史。

(四)社会安全事件类

1.恐怖袭击:遵循“跑、躲、战”原则。能跑则迅速撤离至安全区域(如商店、地铁站),关闭门窗并锁死;无法撤离时就近躲藏(如柜台下、承重墙后),关闭手机静音,用衣物遮挡身体;若无法躲避,利用身边物品(如灭火器、椅子)反击袭击者,攻击其眼睛、咽喉等脆弱部位。

2.踩踏事件:进入人群密集场所时提前观察安全出口位置。若被推挤,双手交叉护于胸前(形成保护空间),身体略前倾,避免摔倒;若已倒地,蜷缩成团,双手紧扣置于后颈,双腿弯曲保护腹部,侧躺在人流空隙处。

二、自救互救核心原则与操作要点

(一)核心原则

1.先救命后治伤:优先处理威胁生命的状况(如心跳呼吸骤停、大出血、窒息),再处理骨折、擦伤等非致命伤。例如,遇外伤患者,需先按压止血,再处理伤口。

2.科学评估环境:施救前确保自身安全(如火灾现场先判断是否有坍塌风险,触电现场先断电),避免因盲目施救造成二次伤害。

3.快速判断伤情:通过“望、触、问”评估伤者状态:观察呼吸是否急促、皮肤是否苍白;触摸颈动脉(喉结旁2厘米)判断有无脉搏;询问“你能听到我说话吗?”评估意识。

(二)关键技能操作

1.止血

直接压迫法:用干净纱布或手直接按压出血点(如手臂出血压肱动脉,大腿出血压股动脉),持续510分钟。

加压包扎法:在伤口覆盖敷料后,用绷带螺旋式包扎(从远心端向近心端),力度以能止血且不影响远端血运(如手指仍可活动、皮肤未发紫)为宜。

止血带使用:仅用于肢体大动脉出血且其他方法无效时。选择上臂上1/3或大腿中上部(避开神经),用布料垫衬后绑扎,记录时间(每30分钟放松12分钟,总时间不超过2小时),避免组织坏死。

2.包扎

三角巾头部包扎:将三角巾底边中点置于眉弓,两底角经耳上拉向枕后,交叉后绕至前额打结。

绷带环形包扎:用于手腕、额头等部位,绷带重叠1/22/3,从近心端向远心端缠绕。

注意事项:包扎松紧适

文档评论(0)

欣欣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