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在2025届毕业生毕业典礼上的发言
亲爱的2025届同学们:
此刻站在这里,看你们穿着学位服,有的抱着花束,有的举着相机,头发被六月的风掀起,忽然想起三年前那个九月——你们拖着行李箱穿过南门,有人蹲在银杏树下翻地图找宿舍,有人对着二教的旋转门研究半天,还有人因为报到系统卡壳,举着手机在广场上转圈找信号。那时的你们,眼睛里闪着对“大学”的全部想象:可能是图书馆的落地窗,可能是实验室的精密仪器,可能是社团招新时的热闹,也可能是一场不期而遇的友谊。
三年后的今天,那些想象早已长出了具体的模样。我记得去年冬天,图书馆二楼的通宵自习室永远亮着暖黄的灯,考研的同学裹着羽绒服啃单词,考公的女生在白板上列思维导图,准备毕设的男生抱着模型一遍一遍调整参数。有天凌晨两点,我路过时看见靠窗的位置,一个女生趴在桌上睡着了,旁边摊开的《材料力学》被她的口水洇湿了半页,保温杯里的姜茶还冒着热气——那是她室友特意从食堂带的,怕她熬夜胃寒。
我也记得实验室的那些“至暗时刻”。你们组的智能农业项目,为了让传感器在暴雨天不短路,在暴雨里蹲了整整三天,浑身湿透地调试数据;做生物实验的同学,为了观察果蝇的生命周期,在三十多度的实验室里守了四十七个小时,最后盯着培养皿里的幼虫,反而笑出了眼泪;还有戏剧社的毕业大戏,道具组为了还原1930年代的旧书桌,跑遍了城市的旧物市场,最后用砂纸一点点打磨出包浆的质感——你们说,“细节不对,观众就进不了戏”。
这些碎片拼起来,就是你们的大学:不是教科书里的“青春该有的样子”,而是真实的、带着汗渍和温度的成长。你们经历过焦虑——大二时专业课突然变难,有人在走廊里哭着给父母打电话;经历过迷茫——实习时发现理想中的“行业”和现实差距巨大,坐在地铁上望着玻璃里的自己发呆;也经历过治愈——跨年夜,宿舍楼下突然有人弹吉他唱《海阔天空》,原本各自赶作业的我们全围过去,唱着唱着,有人把热水袋塞给旁边发抖的同学,有人把没吃完的烤红薯分给陌生人。
这三年,你们教会我最珍贵的事,是“在不确定里找到确定”。疫情后的经济波动、行业的快速迭代、社会对“成功”的定义不断变化……这些都像悬在头顶的问号。但我见过太多确定的瞬间:那个说“我想回乡村当老师”的女生,大二就开始给留守儿童线上补课,三年里带了27个孩子,她说“每次听到他们说‘姐姐,我今天背会了三首诗’,就觉得路走对了”;那个学机械的男生,原本被家人要求“进大厂”,后来在社区义务修了两年家电,发现“修自行车时和大爷聊天,比写代码更让我有活着的感觉”;还有你们班的毕业旅行,没有去热门景点,而是包了辆大巴去云南山区,和当地孩子一起做科学实验,回来后你们说,“原来快乐不是打卡,是被需要”。
今天,你们要毕业了。我不想说“未来是星辰大海”这种太浪漫的话,因为生活里更多是早高峰的地铁、改了十版的方案、突然发烧时的孤军奋战。但我想和你们分享三个“笨道理”,这些是我从无数学长学姐的故事里总结出来的,或许能陪你们走得更稳:
第一个道理,是“慢下来,才能走得远”。你们中有很多人急着“证明自己”,但我认识一个学姐,毕业时放弃了互联网大厂的高薪,去做了非遗绒花的学徒。前两年,她每个月只赚三千块,手被钢丝扎得全是血点,家人说她“脑子进水”。但今年,她的工作室上了央视纪录片,带了八个徒弟,她说:“那些坐冷板凳的日子,不是浪费,是在给手艺‘扎根’。”真正的成长,从来不是和别人赛跑,而是和自己的浮躁和解。
第二个道理,是“善良比聪明更重要”。你们会遇到很多选择:是为了业绩夸大产品效果,还是如实告诉客户局限;是为了升职替领导背锅,还是坚持原则;是对街边的求助者视而不见,还是多问一句“需要帮忙吗”。这些选择没有标准答案,但时间会帮你们验证:那些被你真心对待过的人,那些你守住的底线,终会在某个时刻,成为照亮你前路的光。去年有个学长创业失败,欠了外债,是他曾经资助过的山区孩子,现在工作了,偷偷给他转了两万块,附言说:“当年你没放弃我,现在我也不想放弃你。”
第三个道理,是“永远保留一个‘无用’的爱好”。你们可能会被“有用”的标准绑架:学Python有用,考证书有用,社交拓展人脉有用……但那个在实验室养多肉的女生,后来成了园艺博主,治愈了二十万焦虑的年轻人;那个总在操场夜跑的男生,疫情期间组织社区跑团,成了大家的“精神支柱”;还有总在食堂弹吉他的姑娘,去年在街头演出时,被路过的音乐人发掘,出了自己的第一首原创歌。有些事,看起来“没用”,却能在你被生活捶打的时候,成为你和世界和解的出口。
最后,我想和你们说说“告别”。今天之后,你们会陆续离开校园:有人拖着箱子去机场,有人挤着公交去地铁站,有人最后一次锁上宿舍门,把钥匙轻轻放在宿管阿姨手里。但那些曾经一起熬夜改论文的日子,在食堂抢最后一份糖醋排骨的争执,在操场看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