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护士急诊科实习自我鉴定
急诊科护士实习自我鉴定
为期三个月的急诊科实习已接近尾声,这段在生命第一战场的历练,让我从一个对临床护理充满理论认知的学生,逐渐成长为能够独立应对突发状况、熟练配合抢救的准护士。急诊科以其高强度、快节奏、高风险的工作特性,成为我护理生涯中最宝贵的一课。现将实习期间的工作内容、能力提升、沟通实践及反思感悟总结如下:
一、实习概况:在生命战场中锚定坐标
急诊科是医院的前沿阵地,每天面对的是最紧急、最复杂的病情变化。2023年X月至X月,我在XX医院急诊科完成8周实习,轮转分诊区、抢救室、留观室、处置室四个区域,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参与急诊全流程护理工作。期间累计接诊患者约1800人次,参与抢救67例(含心跳骤停5例、急性心肌梗死12例、脑卒中8例、严重创伤15例),独立完成静脉穿刺320例、动脉血气分析89例、导尿45例、心肺复苏术(CPR)演练23次,协助医生完成清创缝合53例、气管插管8例,参与转运危重患者27人次。
急诊科的工作节奏远超我的预期:分诊区平均每小时接待15-20名患者,抢救室常同时收治3-4名危重病人,留观床周转率达日均1.2次/床。这种时刻待命的状态,让我深刻体会到时间就是生命的重量,也锤炼了我快速反应、精准处置的能力。
二、能力提升:从纸上谈兵到实战淬炼
(一)专业技能:在反复实践中夯实基础
作为护理实习生,专业技能的提升是实习的核心目标。在急诊科,我从看着做到独立做,再到教着做,完成了操作技能的三级跳。
静脉穿刺是急诊护理的基础操作,但急诊患者血管条件复杂:老年患者血管硬化、脱水患者血管塌陷、肥胖患者血管定位困难。初期我因紧张导致穿刺失败率达15%,带教李老师耐心指导我三查七对的同时,重点训练触、摸、看、拍四步定位法——对休克患者先拍打血管远端,再沿走向触摸弹性;对水肿患者用拇指按压局部判断深浅。通过在模拟血管模型上练习200余次,并在老师监督下逐步实战,实习后期穿刺成功率达95%,其中一例糖尿病肾病伴水肿患者,我通过热敷前臂15分钟、选择贵要静脉进针,一次性穿刺成功,得到家属和医生的双重肯定。
急救技能是急诊护理的生命线。在抢救室,我系统学习了CPR的最新指南(2020版),掌握胸外按压深度5-6cm、频率100-120次/分的标准,参与5例心跳骤停患者的抢救配合。其中一名因触电导致室颤的患者,我接到抢救指令后10秒内完成除颤仪开机、涂导电胶、贴电极片,与医生交替进行CPR,5分钟后患者恢复窦性心律,监护仪出现规律波形。那一刻,我真切感受到每一秒都关乎生死的意义。此外,我还熟练掌握了心电图机的操作与判读,能识别室性早搏、房颤等常见心律失常,为医生诊断提供及时参考。
仪器使用是急诊护理的硬通货。在留观室,我学会了微量泵的设置与报警处理,曾为一名急性心衰患者精准泵入硝普钠(初始剂量0.3μg/kg·min),根据血压调整剂量至1.2μg/kg·min,患者血压从220/130mmHg降至150/90mmHg,喘憋症状明显缓解;在处置室,我掌握了洗胃机的操作流程,为一名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洗胃3次,每次洗胃液量300-500ml,直至洗出液澄清无味,为后续治疗赢得时间。
(二)应急能力:在高压下锤炼临床思维
急诊科最考验的是应急反应能力,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评估-判断-处理-沟通的闭环。一次夜班,一名老年患者因突发胸痛2小时就诊,我接诊时发现其面色苍白、大汗淋漓,血压仅80/50mmHg,立即启动胸痛绿色通道:
1.快速评估:10秒内完成意识状态(清醒)、呼吸频率(24次/分,浅快)、血氧饱和度(85%);
2.紧急处理:遵医嘱给予吸氧(4L/min)、建立双静脉通路(一路升压药,一路溶栓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0.5mg;
3.团队协作:呼叫心内科会诊,同时通知电梯准备转运,3分钟内完成心电图检查,提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4.病情沟通:用通俗语言向家属解释心脏血管堵塞,需要立即手术,避免使用梗死等刺激性词汇,缓解家属焦虑,最终患者30分钟内进入导管室,行PCI手术成功。
这次经历让我明白,应急能力不仅是动手快,更是想得全——既要关注生命体征,又要预见病情变化,还要兼顾患者及家属的心理需求。
(三)团队协作:在配合中凝聚战斗力
急诊抢救从来不是单打独斗,而是多学科协作的接力赛。在创伤中心抢救一名车祸致多发伤患者(脾破裂、血气胸、股骨骨折)时,我担任器械护士:
-手术开始前,与医生核对器械包完整性,提前备好止血钳、持针器、可吸收缝线;
-术中根据医生口令传递器械(如止血钳纱布),做到快、准、稳,避免器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