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初中文言文虚词归纳与练习
在初中语文的学习旅程中,文言文如一幅古朴的画卷,徐徐展开其独特的魅力。然而,画卷中的“虚词”,虽无实在意义,却如经络血脉,贯穿全文,调节语气,连接语义,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不少同学在面对这些“无声处听惊雷”的虚词时,常感困惑,不知其然,更不知其所以然。本文旨在梳理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虚词,结合课内实例归纳其主要用法,并辅以针对性练习,以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虚词的奥秘,为文言文阅读与理解打下坚实基础。
一、常见文言虚词用法归纳与例释
文言虚词数量不多,但用法灵活多变,且一词多义现象普遍。我们需结合具体语境,方能准确把握其意义和用法。
(一)之
“之”字在文言文中堪称“万能选手”,用法最为丰富。
1.代词:可代人、代事、代物。译作“他(她、它)”、“他(她、它)们”、“这件事”、“这(那)个”等。
*例: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之”代指渔人见到的奇异景象。
*例:愿陛下亲之信之。(《出师表》)——“之”代指贤臣。
2.助词:
*结构助词,译为“的”:用于定语和中心语之间。
*例:水陆草木之花。(《爱莲说》)——“之”连接“水陆草木”和“花”,表所属关系。
*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此时“之”不译,使主谓结构成为句子的一个成分(如主语、宾语等)。
*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莲出淤泥而不染”本可独立成句,加“之”后作“爱”的宾语。
*例: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大道之行也》)——“大道行”本为句子,加“之”后作状语从句的主语。
*宾语前置的标志:用于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放在动词或介词前,“之”不译。
*例:何陋之有?(《陋室铭》)——正常语序为“有何陋”,“之”为宾语“何陋”前置的标志。
*定语后置的标志:用于中心语和后置定语之间,可译为“的”或不译。
*例:马之千里者。(《马说》)——“千里”是“马”的后置定语,“之……者”共同构成定语后置的标志。
*音节助词,无实义:用于凑足音节,使句子和谐匀称,尤其在句末或时间副词后。
*例: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久之”即“过了很久”,“之”无实义。
3.动词:译为“去、往、到……去”。
*例: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之”表示“到……去”。
(二)乎
“乎”字常作语气助词,也可作介词。
1.语气助词:
*表疑问语气,译为“吗”、“呢”。
*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表反问,可译为“不也是很愉快吗?”
*表感叹语气,译为“啊”、“呀”。
*例: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嗟乎”即“唉呀”。
*表推测或商量语气,译为“吧”。
*例: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宁……乎”表反问兼推测,“难道……吗?”或“莫非……吧?”
2.介词,相当于“于”:译为“在”、“对”、“比”等。
*例: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前一“乎”相当于“在”,后一“乎”相当于“比”。初中阶段此类用法相对少见,但需了解。
(三)者
“者”字多作助词,也有作代词的情况。
1.助词:
*指人、事、物、时间、地点等,译为“……的人”、“……的事物”、“……的情况”等。
*例:京中有善口技者。(《口技》)——“善口技者”即“擅长口技的人”。
*例: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塞翁失马》)——“善术者”即“擅长术数的人”。
*用在判断句主语后,表提顿,引出判断,可译为“……是……”或不译。
*例: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者……也”构成判断句的典型结构。
*用在“今”、“昔”等时间词后,表停顿,不译。
*例: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鸿门宴》)——初中阶段可能接触不多,了解即可。
*用在数词后,可译为“个”、“样”等。
*例: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二者”即“两种心情(或行为表现)”。
2.语气助词,用于句末,与“也”呼应,表判断或肯定语气,可译为“啊”、“呀”,或不译。
*例: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3.定语后置的标志:与“之”配合使用。
*例:马之千里者。(《马说》)——即“千里马”。
(四)也
“也”字主要用作语气助词,在句末或句中表示不同的语气。
1.句末语气助词:
*表判断语气:是判断句的标志之一。
*例: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
*表肯定、感叹语气。
*例: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矣”也表肯定,但“也”字在此类判断中亦常见。
*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AITO-问界-M7-车主手册说明书.pdf VIP
- 酒店工作述职报告.pptx VIP
- 2025年版高等职业教育本科专业教学标准 260601 航空智能制造技术.docx VIP
- (建筑施工企业) 职业病防护用品管理.docx VIP
- 一汽大众焊装夹具方案+制造标准1.5版本.ppt VIP
- 专桥[01]2051 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梁T梁 跨度16m、20m、24m、32m(2000年)(不全).pdf VIP
- 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pdf VIP
- 医学课件-《我国主要眼底病慢病管理专家共识》解读.pptx
- 《孤独之旅》PPT【优秀课件PPT】.pptx VIP
- RAZ-J分级阅读小学英语绘本CHANGES(可打印成册).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