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千金之裘,非一狐之皮(附答案).docxVIP

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千金之裘,非一狐之皮(附答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千金之裘,非一狐之皮(附答案)

千金之裘,非一狐之皮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

【文言文文本】

千金之裘,非一狐之白;庙堂之榱,非一木之枝;三代之王者,非一士之智。故主有三累,臣有四责。

三累何也?惟亲、惟爱、惟信。亲则蔽于私,爱则溺于情,信则狃于偏。此三者,人主之大患也。四责何也?曰荐贤、曰纳谏、曰执法、曰分谤。此四者,臣之大节也。

昔者,齐桓公好紫衣,一国尽服紫。当是时,五素不得一紫。公患之,谓管仲曰:“寡人好紫,紫贵甚,何以止之?”管仲曰:“君欲止之,何不试勿服紫?君勿服紫,则臣下皆不服;臣下不服,则民不效;民不效,则紫贱矣。”公曰:“诺。”于是明日朝,君勿服紫,而近臣皆素衣;是日,境内无服紫者。此非一狐之白,而能成裘者也?

又,商君徙木立信。秦之南门有木,募徙之北门者予五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徙予十金。”有一人徙之,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令行于天下。此非一木之枝,而能成榱者也?

昔者,舜耕于历山,陶于河滨,渔于雷泽,一年而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何也?舜之德,足以化人;人之从之,如水之就下。故曰:“惟仁者宜在高位。”非一士之智,而能成三代之王者也。

是故,君之累在于独断,臣之责在于共谋。独断则蔽,共谋则明。譬如筑室,非一木之材;譬如为谷,非一泉之流。故曰:“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谔谔之言,虽未必尽用,而足以开君之惑;诺诺之行,虽未必尽非,而足以亡君之国。

太史公曰:“《易》曰:‘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夫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故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千金之裘,非一狐之白;庙堂之器,非一材之能。此之谓也。”

【注释】

1.千金之裘:价值千金的皮衣。古代“金”指铜,“千金”极言其贵。

2.榱(cuī):房屋的椽子,此处泛指房屋的构件。

3.三代:指夏、商、周三代,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治世的典范。

4.累:累害、祸患。

5.惟亲、惟爱、惟信:只亲近身边的人、只偏爱所爱的人、只信任偏信的人。

6.狃(niǔ)于偏:习惯于偏听偏信。狃,习以为常。

7.大节:重要的原则、操守。

8.齐桓公好紫衣:齐桓公喜好穿紫色衣服的故事,见于《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9.五素不得一紫:五件素色衣服也换不到一件紫色衣服。素,白色生绢。

10.徙木立信:商鞅在秦国南门立木,承诺徙木予金,以示信用,见于《史记·商君列传》。

11.历山、河滨、雷泽:均为地名,传说中舜耕作、制陶、捕鱼的地方。

12.成聚、成邑、成都:聚指村落,邑指小城镇,都指大城市,形容舜治理地方使人口逐渐聚集的过程。

13.惟仁者宜在高位:出自《孟子·公孙丑上》,意为只有仁德的人适合处在高位。

14.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出自《史记·商君列传》,意为千人唯唯诺诺的附和,不如一个人直言敢谏。诺诺,应答声,指顺从附和;谔谔,直言争辩的样子。

15.《易》曰:“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出自《周易·升卦》,意为君子顺应美好的德行,积累微小的善行以达到崇高。

16.跬步:半步,古代称跨一脚为“跬”,跨两脚为“步”。

【阅读理解题】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8分)

1.对“千金之裘,非一狐之白”一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千金的皮衣,不是一只狐狸的白色皮毛制成的

B.千金的皮衣,需要很多狐狸的白色皮毛才能制成

C.制作千金的皮衣,只需要一只狐狸的白色皮毛

D.千金的皮衣,比一只狐狸的白色皮毛更珍贵

2.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与“庙堂之榱”相同的一项是()

A.非一狐之白B.君勿服紫C.民之从之D.积小以高大

3.文中“三累”指的是()

A.亲、爱、信B.亲、爱、偏C.亲、信、蔽D.爱、信、溺

4.齐桓公“好紫衣”导致“五素不得一紫”,管仲建议他“勿服紫”,最终“境内无服紫者”。这个故事主要说明的道理是()

A.君主的喜好会影响百姓的风气

B.只要君主改变,百姓就会立刻效仿

C.紫色的衣服其实并不适合穿

D.君主的个人喜好不应干涉国家治理

5.“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强调的是()

A.多数人的意见比少数人的更重要

B.直言敢谏比顺从附和更有价值

C.君主应该听从所有人的建议

D.顺从附和的人更值得信任

文档评论(0)

唐纯宣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