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熔断”,解忧还是添堵?.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作业“熔断”,解忧还是添堵?

全面看待作业“熔断”机制,就不能仅仅将其看作是被动的救济手段,而要立足其上,唤起教育者的主动思考。

近日,江苏苏州工业园区教育局发布的《致园区家长的一封信》引发热议。信中的“作业熔断机制”提到:当地小学生至21:20(初中生至22:00/中生至23:00)仍未完成作业的,应停止作业,及时就寝。

这不是作业“熔断”第一次受关注。此前,安徽阜阳、浙江宁波、广西南宁等地都曾尝试过,其中有的还在施行,有的已在争议中黯然离场。

这反映出一个必须正视的问题:比起作业“熔断”,更该追问的是——超前学习、超量作业、超纲练习为何层出不穷?作业,又该怎么布置?

各方深受其累

不难发现,近年来,一些地方的学生作业或是数量上只增不减,或是形式上繁杂多样,或是质量上重复机械……一纸作业,让教育中的各方深受其累。

学生“喘不过气”。2024年9月,一位西安高中女生举办的线下摄影展火了。展览展示了这名女生拍摄的117位同学的中指照片。照片中,手指都因为长时间握笔做题而结下厚厚的茧,有的压迫了指甲,有的指节变形。不少人观展后被深深震撼,并为之痛心。而透过“一号难求”的学习困难门诊,也能看到超量学习给学生带来的阴影。有媒体采访发现,除了一些确有神经系统发育问题、“不能学”的学生来就诊外,也不乏部分就诊学生是在长时间高负荷的课业压力和狭隘的评价标准下不堪重负,进而“不愿学”,成了“没有问题”的“问题学生”。

家长绞尽脑汁。从此前暑假期间的“打卡人民币景点”“空奶盒收集”,到日常作业中不时出现的手抄报制作,“双减”以来,一系列“奇葩”作业虽告别了机械化做题的传统形式,但滋长了新的形式主义,走入另一个怪圈。类似作业频现,也让不少家长在面对作业“熔断”的要求时,难免心里打鼓,害怕要由自己“包办代替”。

困住教师思维。作业应是教学的工具,而不是教学的目的,但眼下,被作业困住的教师不在少数。一些教师“教学追着作业跑”,认为学生会做题就是懂知识,课前备课就找习题、翻教辅,上课就是评讲作业,长此以往,教学能力也随之下降,变得只会讲题不会讲课。还有一些教师,将作业当成“奖优惩劣”的管理工具,加剧学生的两极分化。

作业“熔断”机制仍有许多未被解决的隐忧

针对上述问题,各地的作业“熔断”机制的确做了针对性的思考,也给出了量化的执行标准。但方向正确,并不代表方法可靠,更不直接指向具体的改革成效。舆论对作业“熔断”机制存有质疑,还在于其制度内外,仍有许多未被解决的隐忧。

比如,“熔断”与否,谁说了算?机制本意在于保障学生权利,但许多学校明确表示,“熔断”必须由家长提出。这虽能杜绝学生自我放纵的不良行为,但也将机制限制为了家长和学校的单方面沟通,忽略了学生的意见,让人担忧其保障效果。

家长对于学生在校的具体学习情况了解有限,作业的完成与否成为一个直观的衡量标准。一些家长在教育焦虑的驱使下,主动加压“鸡娃”;也有家长认为,自己虽有“熔断”的权利,却没有“熔断”的自由,担心提出“熔断”是让孩子“搞特殊”,会引发老师的区别对待。又如,缺乏配套建设,“熔断”会不会有名无实?客观来说,作业“熔断”机制服务于2021年教育部办公厅对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和作业量管理的相关部署。但保障睡眠和规范作业量,还需要配套制度的补充。

然而,有的学校仍有清晨晨跑等校规,孩子到校时间很早,即便晚上按时停止作业也睡不够;一些学校在设置的课后延时服务里赶进度、上正课,学生回到家才能开始写作业,只能挑灯夜战;还有的学校作业管理模式陈旧,年级组、学科组间缺乏统筹协调,各科老师布置的作业都不多,但累计起来却难以完成。再如,“熔断”的后续教育如何不掉链?大家不敢“熔断”,就是担心孩子掉队。如何做好后续教育补充,考验着教育者。此前一些学校就因为学校教育资源有限,师资周转不足,使“熔断”制度无法长久精细化运行。

这需要正视现有校园管理制度的僵硬。重庆市骨干教师、重庆市京师实验学校融媒体中心主任黎珣认为,作业“熔断”机制“不破便难立”,不论是教育管理者对一线教务的高效管理,还是基层教师对于课堂和作业的设计,都需要在一套标准下整体规划。如果只是缝缝补补,拿政策对着学校现有的制度“填空”,那么作业“熔断”只会治标不治本,老师、学生都难以从中受益。

教育提质,需要家校间凝聚合力

全面看待作业“熔断”机制,就不能仅仅将其看作是被动的救济手段,而要立足其上,唤起教育者的主动思考。

拿方法来说,人性化、现代化的育人观仍需重申。跳出对于作业量和质的纠结,作业“熔断”机制,其实也是学校重塑教育观念的契机。不妨看看以下两所学校采取的办法。华东师范大学附属杭州学校初中部为每名同学发放“三思学历册”。一个本子囊括了不同难度的题目,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而上交的作业本是一样的,这样就不会有学生因学习进度落后交不上作业而自尊受挫。

山东

文档评论(0)

std36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