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鉴赏题(全套).docxVIP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鉴赏题(全套).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鉴赏题(全套)

以下鉴赏题均选自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必背篇目,涵盖课内重点考查角度,每篇包含题目、答题思路及解析,助力理解与应试。

一、观沧海(东汉?曹操)

原文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题目

诗中“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两句分别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分)

尾联“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在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3分)

答题思路

先逐句分析景象(抓住“澹澹”“竦峙”“萧瑟”“洪波”等关键词),再概括整体氛围;

结合乐府诗结尾特点分析结构作用,从“观沧海”的壮阔场景推导诗人情怀。

解析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描绘了海水荡漾、山岛高高挺立的静态景象;“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则写出秋风呼啸、海浪汹涌澎湃的动态画面(2分)。一静一动,共同营造出沧海雄浑、壮阔、气势磅礴的氛围(1分)。

结构上,“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乐府诗的套语,用于收尾,总结全诗;内容上,它直接点明诗人观景时的喜悦与豪迈(2分)。诗人借描绘沧海的辽阔景象,体现了开阔的胸襟和统一天下的远大抱负(1分)。

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

原文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题目

首句“杨花落尽子规啼”选取“杨花”“子规”两个意象,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答题思路

先分析意象本身的特点(如“杨花”漂泊、“子规”啼声哀婉),再联系时令与情感;

判断修辞(拟人),结合“寄愁心”“随君”等词分析情感。

解析

“杨花”漂泊无定,“子规”啼声哀婉(1分),既点明了暮春时节的时令特征,又营造出凄凉、伤感的氛围(1分),为下文抒发对友人的牵挂与担忧做了铺垫(1分)。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将明月人格化,赋予明月传递情感的能力,诗人把对友人的牵挂、同情与安慰,托付给明月,让它一路陪伴友人到夜郎西(1分),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被贬的深切关怀(1分)。

三、次北固山下(唐?王湾)

原文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题目

请赏析“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中“阔”“悬”二字的妙处。(3分)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蕴含着怎样的哲理?请简要分析。(3分)

答题思路

先解释字义,再结合诗句分析画面(如“阔”体现江面开阔),最后关联情感;

从“残夜”“旧年”与“海日”“江春”的更替关系中提炼哲理。

解析

“阔”是“宽阔”的意思,写出潮水上涨后,江面变得开阔无边的景象(1分);“悬”是“悬挂”的意思,描绘出顺风行船时,船帆笔直悬挂的样子(1分)。两字精准勾勒出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壮阔画面,暗含诗人乘船前行的顺畅与心境的平和(1分)。

诗句意为残夜还未消退,海上已升起朝阳;旧年尚未结束,江边已迎来新春(1分)。它蕴含着“旧事物中孕育新事物”的哲理,揭示了自然界时序更替、生生不息的规律(1分),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体现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1分)。

四、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

原文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题目

前三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描绘了怎样的画面?(3分)

结尾“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在全曲中有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答题思路

判断手法(意象叠加/列锦),逐一分析意象特点,再整合画面;

从结构(收束全文)和内容(点明情感)两方面分析作用,结合“断肠人”“天涯”提炼情感。

解析

运用了意象叠加(列锦)的写作手法(1分),选取“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九个意象(1分),描绘出一幅秋日黄昏时分,萧瑟凄凉、充满漂泊感的画面(1分)。

结构上,“夕阳西下”呼应前文的黄昏景象,“断肠人在天涯”收束全文,点明主旨(1分);内容上,“夕阳西下”渲染了悲凉的氛围,“断肠人”直接点明作者的身份(漂泊的游子),“天涯”则突出漂泊之远(1分),表达了作者羁旅漂泊的孤寂愁苦和深切的思乡之情(1分)。

五、夜雨寄北(唐?李商隐)

原文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题目

首句“君问归期未有期”中两个“期”字重复出现,有什么表达效果?(3

文档评论(0)

果子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