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新高考模拟试卷(含答案).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山东省新高考模拟试卷(含答案)

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家国情怀不是抽象的道德标签,而是扎根于文化土壤的精神积淀。从《诗经》“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变革意识,到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民本情怀,再到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家国情怀在历史长河中不断丰富其内涵。

在当代语境下,家国情怀更体现为个体与国家的价值共振。“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放弃国外优渥条件归国奉献,敦煌学者樊锦诗扎根大漠守护文化遗产,他们用行动诠释了“以吾辈之青春,护盛世之中华”的当代注解。这种情怀既非脱离现实的空泛说教,也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而是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理性自觉。

文化传承是家国情怀的重要载体。传统节日里的民俗仪式、经典文本中的精神密码、非遗技艺中的工匠精神,都在潜移默化中培育着国人的家国认同。当年轻一代在端午包粽时体悟“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的意蕴,在家国题材影视作品中感受时代脉动,家国情怀便在代际传递中获得新生。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家国情怀具有历史延续性,从先秦到明清不断丰富发展

B.当代家国情怀要求个体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相结合

C.文化传承通过多种形式培育国人的家国认同,不可或缺

D.家国情怀与民族主义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具有现实性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引用《诗经》等文献,论证了家国情怀的文化根源

B.文章以钱学森、樊锦诗为例,体现了家国情怀的当代实践

C.文章从历史、当代、传承三个维度构建论证框架,逻辑清晰

D.文章末段通过对比论证,强调年轻一代传承的重要性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家国情怀的内涵随时代变化而变化,古代与当代截然不同

B.文化传承是维系家国情怀的唯一途径,需重点守护

C.个体的价值实现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方能彰显家国情怀

D.年轻一代只需通过影视作品即可培育出深厚的家国情怀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鼓书声里

老王的鼓书摊摆在老济南的曲水亭街,青石板路磨得发亮,旁边就是汩汩流淌的泉水。每天午后,他总会准时坐在马扎上,把鼓槌在鼓边轻轻一点,喧闹的街巷便安静几分。

这天来得格外早的是个穿校服的少年,手里攥着本皱巴巴的《艾青诗选》。“大爷,能唱段《松花江上》吗?”少年声音有些发颤。老王抬眼打量他,见他胸前别着的校徽沾着泥点,眼眶泛红。

“那曲子沉,年轻人怕是受不住。”老王指尖摩挲着鼓面,那是张磨得温润的牛皮,边缘还留着早年走江湖时被狗咬的齿印。“我给你唱段《铁道游击队》吧,听着提气。”

鼓点骤起,如急雨打在青瓦上。“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静悄悄……”老王的嗓子沙哑得像砂纸磨过木头,却透着一股穿云裂石的劲。少年起初低着头抠指甲,后来渐渐坐直了,手指跟着鼓点轻轻敲击石阶。

一曲终了,少年从书包里掏出个白面馒头:“大爷,我没带钱,这个您收下。”老王摆摆手,指了指少年手里的书:“你这书里有比馒头金贵的东西。”他指着扉页上的诗句:“‘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你看,咱中国人的嗓子,从来都是唱着劲儿活的。”

少年愣住了,忽然从兜里掏出个断了弦的口琴:“我爸以前总吹这曲子,他是铁路工人,上周去抢修线路时……”话没说完,眼泪就滚了下来。老王拿起鼓槌,在鼓上轻轻敲了个绵长的尾音,像江水漫过堤岸:“你爸听见这鼓声,肯定踏实。”

后来每天午后,曲水亭街的鼓书摊前总会多个吹口琴的少年。鼓点与琴声缠在一起,顺着泉水流得很远,路过的人都说,这声音里有股子撑劲,听着心里亮堂。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篇的环境描写,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也为人物活动营造了古朴的氛围

B.老王拒绝少年的馒头,却关注他手中的诗集,体现了民间艺人的通透与文化素养

C.小说通过“鼓点”“琴声”等意象,串联起人物情感,形成了含蓄蕴藉的表达效果

D.少年的情感变化是小说的暗线,从悲伤到振作,推动了情节发展并深化主题

请结合文本,分析“老王”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6分)

小说中引用艾青的诗句有何作用?请从情节、主题两个角度简要分析。(5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最新数据显示,全省现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86项,省级非遗项目1073项,形成了“国家—省—市—县”四

文档评论(0)

151****942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