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己复礼——讲《论语》.doc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仁”是孔子思想的中心,历代以来的解释很多,如韩愈解释的“仁”为“博爱之谓仁”,这是墨子的“兼爱”思想,还有宋明理学家讲的“诚”、“敬”思想,实际是结合了佛家和道家老庄的思想,也不能代表孔子的“仁”的思想。 颜回问仁。孔子答复他:“克己复礼就是仁”。“克己”用现代的话讲,“心理的净化”就是“克己”。“克己”的克就是克服,含有心理的争斗的意思。在庄子的观念中叫做“心兵”,心里在用兵,所谓天理与人欲之争,用现代词语来讲,就是感性与理性的争斗,我们一天到晚都在这种矛盾中的。而“克己”要怎么克服呢?《书经》里两句话:“惟狂克念作圣,惟圣妄念成狂”。这里“狂”是按照佛家和道家的解释,普通一般的凡夫俗子就是“狂”。如果平凡的人,能把念头克服下去,就是圣人的境界。换过来,一个人放纵自己的思想、情感、观念,就成为普通人。这是《书经》的文化,比孔子还早,是我国上古老祖宗的文化,孔子继承传统文化,“述而不作”,就是从这里来的。“克念作圣”的“克”字,就是孔子说的“克己”。 “克己”之后,就恢复了“礼”的境界。“礼”不是所谓的“礼貌”,《礼记》第一句话:“毋不敬,俨若思”。就是说我们随时随地都要很庄严,很诚敬。这里的“敬”也不是尊敬的敬,而是指内心上对自己的慎重,随时保持“克己”的自我状态,专心注意内心的修养。 “克己复礼”就是克服自己的妄念、情欲、邪恶的思想、偏差的观念,完全走上正思,然后那个“礼”的境界才叫作“仁”。宋儒朱熹的诗:“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就是说修养到了一定程度的时候,就到了“自在行”的境界了。孔子“克己复礼为仁”也是这个意思。 孔子答复这个“仁”字,不是抽象的观念,而是一种内心实际功力的修养。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天下归仁”就是天人合一,物我同体的状态。真正做到“克己复礼”,就能达到心物一元的真是境界。也就是“天人合一”了,宇宙万物与自己的身心汇合,成为一体。也就是佛家所谓的“如来大定”的境界。什么是“定”的境界?思想上一天乱七八糟,佛学上叫做“散乱”,人不思想不散乱的时候,就是睡着了,这是“昏沉”。或者说刚迷糊了一下,没有睡着,这叫“细昏沉”。人生就是两种现象,散乱或者昏沉。不散乱也不昏沉的境界就是“定”,这是功夫修养的境界。这种修养不一定要炼丹打坐,随时可以从内心练起。这就是孔子说的“克己复礼,天下归仁”。 佛教的“定”是指现象,孔子的“仁”是指作用。修养到了这个程度,对人没有不爱的,看见任何人都是好的,都是可接受的。就像佛家山门外的精神——一走进庙宇,第一眼就看到笑口常开的弥勒佛,上面横匾四个大字:“皆大欢喜”。 大家都是好的,天下太平,太好了。统统都是欢天喜地的,没有冤家没有烦恼,没有痛苦。庙门两边还有两幅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这是最高修养,也是仁的境界。 因此,仁的境界在于自己,不是能够在外面找的,也不能靠什么大师传授的法门,佛、道、仁就在各人自己的身心上,是最高的修养,要靠自己身体力行,绝不是别人给的,也不是老师传的,更不可能是菩萨赐的。所以说:“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儒教的哲学是“为己之学”,也是“成德之教”,提高修养只依赖自身。所以我是这样理解“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句话:如果一个人连自己内心的修养都不在乎,就算他通过种种手段暂时的达到目的、有所成就,最终也是要被自然界、被社会所淘汰!只有“厚德”方能“载物”! 下一句是: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是颜渊觉得这个道理很深很难,想问个方法入手。所以孔子说了“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四个消极的规范。从眼睛,耳朵,嘴巴,身体严格管束自己,由外在规范,熏陶自己,佛家的打坐入定,还有催眠术,瑜伽术,都是这个道理。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