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内容提要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国家之一,不仅疆域辽阔,人口众多,自然地理环境
亦极其复杂而丰富多彩。5000多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这片土地上劳
动、生息、繁衍;在漫长的岁月里,又不断地开发、利用和改造着周围的环
境。今天,中国人民正面临着新的考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
需要我们每一个人进一步认识这片土地。这套丛书,系统介绍中国的自然地
理基本知识,广及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土壤、资源、环境等各个方面,
内容丰富,资料新颖,文字流畅。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年同志,将会从中学
到多种知识,加深对祖国的了解,更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以极大的
爱国热忱,投入祖国的建设中去。
出版者的话
1980~1986年间,我们曾组织出版了一批地理知识读物,着重介绍中国的
自然地理基础知识。这些书出版以后,引起了国内外广大读者的注意和好评。但
因时隔多年,不少读者要求重印,有的建议进行修订,增补更新的资料。为了满
足广大读者的要求,同时适应新时期发展的需要,我们约请了原作者对原书进行
修订,增补了新的科研成果并更新资料,修改了原书中一些不必要的或不够准确
的内容和提法,文字表述上也进行了修饰。书中的插图作了部分调整,还新增了
彩色照片,以增加读者的感性认识。
为了突出主题,我们将 《中国的地形》、《中国的气候及其极值》、《中国
的河流》、《中国的湖泊》、《中国的沼泽》、《中国的土壤》、《中国的森林》、
《中国的草原》、《中国的沙漠》、《中国的海洋》和《中国的自然保护区》这
11种书汇总起来,组成一套 “中国自然地理知识丛书”出版,在开本设计上与
原书相比亦有一些变化。我们还将继续组织编写一些有关的专题,纳入这套丛书
之中。
这套丛书适合于中等文化程度的读者自学阅读,又可作为中小学教师和高年
级学生的教学参考资料,是一份进行爱国主义和国情教育的好材料。我们希望这
套丛书能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
商务印书馆编辑部
1992年5月
中国气候有什么特点?什么地方最冷,有多冷?中国最热又在什么地
方,有多高的温度?中国最大暴雨出现在哪里,一天中能下多大的雨量?中
国风速哪里最大,一年有多少天刮大风?……了解这些饶有兴趣的问题,不
仅增长我们的知识,开阔我们的眼界,而且也正是中国进行经济建设、国防
建设以及科学实验等许多方面所十分关心的问题。国家花费大量人力、物力、
财力,建设成了数以千计的气象台、站,除了满足各种时效的长、中、短期
天气预报和各种科研工作的需要以外,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各种必须的气象
数据,也是它的重要目的之一。
比如说,中国有成千上万的水库,而水库大坝的规模无不决定于该流域
内的雨量。水库吃不饱固然是浪费,但如果遇到暴雨,洪水漫过坝顶,甚至
冲跨大坝,那样所造成的灾难,将是非常大的。同样,桥梁、涵洞的跨度大
小、孔径粗细,以至城市下水管道的直径,也都决定于暴雨强度的大小;全
国各地每年建成的成千上万座高大建筑物,都要根据各地最大的风速数据(换
算成风压)来设计。风压取值过大会带来建筑材料的巨大浪费;取值过小,
建筑物受到大风破坏,同样会造成巨大损失。
因此,本书除了简要介绍中国气候一般特点以外,还重点根据国家气象
局已经整编出版的气象资料,从中选取气温、降水、风速等十几个方面几十
个项目的极值,以回答大家感兴趣的一些问题,并满足有关科研、设计工作
者的部分需要。
当然,极值是相对平均而言的。为了使大家有所比较,在介绍每项极值
时,同时列出了广州、上海、北京、哈尔滨4个站的要素数值,因为这4个
站既是中国的大城市,同时也代表了从华南到东北的中国东部地区的气候。
同样,在介绍中国气候的极值之前,先简述一下中国气候的概貌,以使大家
有一个轮廓的了解。
由于资料的限制,本书所列极值在参加挑选的站数和所取资料的年代上
并不都整齐一致。例如所取资料的年代,有少数项目是从 20年 (甚至更短
些),有些项目则是从几十年,但绝大多数是从1951—1980年的资料中挑出
来的;在参选站数上,绝大多数是从672个国家基本台站中挑选出来的。当
然,作者利用自己对中国气候较为熟悉的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