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亚热带.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前 言 中国的亚热带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雷州半岛以北,青藏高原以东,面 积辽阔,占全国国土面积的四分之一。这里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暖湿润, 土地类型多样,生物资源丰富;这里资源条件配合良好,青山绿水,四季长 青,景色秀丽,风光宜人;这里有与天堂媲美的 “锦绣苏杭”,有物产富饶 的沿海岛屿,有富足天下的江汉平原,有名传遐迩的 “天府之国”,有令人 神往的江南水乡,……因此,中国的亚热带是我国重要的工农业基地,是神 州腾飞的重心区域,是地球副热带地区的一片 “绿洲”,是世界同纬度地区 的一方 “宝地”。 长期以来,许多科学工作者对中国亚热带地区极为关注,并进行了大量 研究,发表了不少研究成果。尤其是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先生的开拓性工 作为中国亚热带研究奠定了基础。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迄今为止尚未出版 一本介绍我国亚热带的综合性著作。这次在 《中国地理丛书》编委会的统一 组织下,在湖北教育出版社的支持下,笔者不揣浅陋,根据已有研究成果和 我们的研究实践,编写了这本 《中国的亚热带》。 本书共分九章,系统介绍了中国的亚热带。其内容包括:独特空间,自 然特征,自然资源,自然区域,人口与民族,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和旅游, 国土整治中的重点项目。各章的主要执笔人员是:前言、第一章邓先瑞;第 二、三、四章刘卫东;第五章蔡靖方;第六章段红华;第七、八章刘卫东; 第九章邓先瑞。此外,陈晓光参加了个别部分的编写。全书由邓先瑞统稿、 定稿。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一直得到湖北省新闻出版局、湖北教育出版社和华 中师范大学的关心和支持;同时参阅了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 (书末只列出主 要参考文献,请谅);此外,在初稿完成后承徐樵利、刘盛佳两位教授拨冗 审阅了部分章节,并提出了修改意见;叶护平同志帮助清绘了书中插图。谨 此一并表示谢意。 由于我们对中国亚热带研究不够深入,水平有限,书中难免会存在缺点 和错误,恳请读者指正。 编著者 1996年夏于武昌桂子山 《中国地理丛书》出版说明 建国三十多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蓬勃发展,我们伟大祖国的面 貌日新月异。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不论是人烟稠密的东部平原地区,还是 地旷人稀的西部高原山地;不论是郁郁葱葱的江南大地,还是沙漠广布的西 北干旱地区;不论是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改造自然环境,还是发展工农业生 产、改变不合理的生产布局等等,都已经发生了极其深刻的变化。广大的地 理工作者,在十亿神州大地上,进行了大量的考察和研究,积累了许多资料。 这一切使我国地理学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达到 了新的水平。 在这样的有利条件下,组织编写出版 《中国地理丛书》,把我们伟大祖 国的锦绣河山和各种丰富的自然资源,特别是三十多年来我国人民艰苦斗 争,改造自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成就,比较全面、系统地加以总 结、宣传,对于向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年普及中国地理知识,激发他们的爱 国热情,为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有着重要和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将促 进世界各国人民对我国的了解。 《中国地理丛书》是普及地理知识的中级读物,包括中国地理总论和人 文地理、自然地理、区域地理以及地图集各类。其主要读者对象是具有中等 文化水平的广大群众和干部。它既不同于一般性的地理知识读物,也不同于 学术性研究著作和教材。因此本丛书注重于科学性和知识性,既要反映我国 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又要反映我国人民利用这些资源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所 取得的伟大成就,以及地区经济开发中的潜力和前景;既要反映我国当代地 理科学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又要反映我国地理学的优良传统、最新进展和社 会主义建设中的地理问题,具有时代的特色。在文字表述上,亦力求做到深 入浅出,流畅易懂,形式新颖。 在全国广大地理工作者、出版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这套丛书得以陆续 编写出版,是值得高兴的事。但是,由于参加丛书编写的作者很多,出版单 位也很多,各方面的条件不平衡,再加上我们的工作做得还不够细致,这套 丛书在内容和表述上,设计和印制上,都难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我们 诚恳地希望广大读者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以便再版发行时予以修正和提

文档评论(0)

山丹丹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