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编者献辞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古代世界曾经辉煌灿烂的文明国家,多数没 有能够继续维持下去,有的中断了,有的随着文化重心的转移而转移到另外 的地区。唯有中国这个国家,既古老又年轻。从原始社会到形成国家,有文 字可考的历史有五千年以上。中国和中国文化屹立于世界之林,一脉相承, 历久而弥新。 中国文化是个发展的、历史的范畴,具有包容性与持久性:除了时代差 异外,尚有着地域与民族的差异性。它是在连绵几千年中,以华夏民族为主 体的中华民族各地域文化 (包括中原文化、齐鲁文化、荆楚文化、巴蜀文化、 吴越文化、岭南文化、闽台文化等)和各民族文化 (包括壮、满、蒙、回、 藏等中国 56个民族的文化)长期地、不断地交流、渗透、竞争和融合的结 果。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文化的发展是具体的、历史的,又是多地域、多 民族、多层次的立体网络。中国文化是起源于上古贯穿到现在,在黄河、长 江及其周围地域形成并延续至今的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共同的社会心理与 习俗的结晶。 继承中国文化遗产,并不是对中国古代文化毫无选择地一概接受,而是 要继承其优良传统,摒弃其封建糟粕。 今天中国正处在向现代化迈进的新时期。了解过去的优秀文化,正是为 创造未来的新文化。这对于提高民族自尊心,增强民族凝聚力,有着极为重 要的意义。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对他们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 既是当务之急,又是长远的目标。要让中学生和具有中等文化程度的读者掌 握中国文化史的基本知识,了解中国文化辉煌的历史,继承、发扬优良传统, 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打下基础,这是一件宏伟的事业,也 是我们编辑这部丛书的宗旨。 对文化层次较高的成年读者以至专家来说,个人的专业知识总归有限, 本丛书对于成年人也不失为一种高品位的、可信赖的文化知识读物。 本丛书的前身有110个专题,涉及历史文化的各个方面,由商务印书馆、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天津教育出版社、山东教育出版社联合出版。现由编 委会对类目重新加以调整,确定了考古、史地、思想、文化、教育、科技、 军事、经济、文艺、体育十个门类,共 100个专题,由商务印书馆独家出版。 每个专题也由原先的五万多字扩大为八万字左右,内容更为丰富,叙述较前 详备。希望这套丛书能多角度、多层次地反映中国文化的主流与特点,读者 能够从中认识中国文化的基本面貌、了解中华民族的精神所系,这就是编者 的最大愿望。 对于本丛书的批评及建议,我们将十分欢迎,力求使之趋于完善。 中国文化史知识丛书编辑委员会 一九九六年四月 中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 引言 我国水利建设,自古以来,一直受到各族人民的重视。人们经过几千年 百折不挠的努力,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陆续修建起千千万万的水利设施。 本书选择其中比较重要的 10项工程,介绍给读者。一至三项为运河工 程,四至八项为农田排灌工程,九至十项为堤塘工程。每一工程的内容都包 括:修建的目的、过程、历史演变 (以古代为重点,联系到近现代)、工程 特点、社会效益和经验教训等。希望能向读者提供这些工程的较为系统的知 识。 书中,有许多地方涉及历代的尺、里、亩、斗、斤等计量单位。为了便 于读者换算,又于书后附有历代度量衡换算简表。 一 周、秦、两汉运河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黄河、淮水、长江、珠江等主要大河,都是西东流 向,东西水上交通比较便利。但南北水运困难,这就要求人们穿凿一些南北 走向的运河。 上述主要江河的干流,虽然都是西东走向,不过它们也有不少南北流向 的支流。而且不同大河的支流往往相距不远,如黄河支流与淮水支流,淮水 支流与长江支流,长江支流与珠江支流等。再加上这些大河流的中下游,土 地平坦,湖泊众多,稍作改造和连缀,便可形成人工河道。因而我国的运河 多以南北走向为主,并且很早便已出现。 1 沟通江淮的邪[hán含]沟 相传早在商朝末年,我国即已凿成一条规模可观的运河,它的名字叫泰 伯渎,是周太王的长子泰伯将王位继承权让给其弟季历、避地到荆吴 (太湖 流域)后穿凿的。它位于今无锡市东南。 春秋时期,开凿的运河渐多,有的为陈、蔡两国所开,在今淮水上游; 有的为楚国所开

文档评论(0)

山丹丹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