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REC软件的功能介绍及其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应用.ppt
该方案的结构设计流程 板柱体系结构设计 水平荷载作用下 竖向荷载作用下 PM建模(柱间输虚梁) PM建模(板按等代梁输入) 预应力筋布置 SATWE整体分析 SlabCAD有限元分析 等代梁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内力 积分形成柱上板带内力 积分形成跨中板带内力 内力组合 配筋计算及验算 配筋计算及验算 施工图及施工资料输出 输入等代梁的结构平面布置图 等代梁宽度宜按柱上板带规则取,即高规规定的水平力计算下的板带宽度取值(梁自重计算时扣除重叠部分) 整个结构先在SATWE计算 接着在预应力楼板有限元分析程序SLABCAD中作板计算 X向预应力筋数量、线型布置图 Y向预应力筋数量、线型布置图 预应力荷载作用下板部分区域X向弯矩等值线图 有限元计算应力等值线图(恒、活、等效预应力荷载) 恒载、活载、预应力等效荷载结构积分成柱上板带弯矩图 读入SATWE地震作用下等代梁弯矩,参与组合 柱上板带弯矩包络图和配筋图(直接得到配筋数量和布置范围) 二、地上板柱体系结构的设计 工程概况:某4层板柱体系结构,柱网8.1m ×8.1m,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现浇板厚400mm,抗震等级为二级。 1、水平荷载作用下内力计算时,结构布置如下图所示(板按等代梁输入) 2、首层X方向地震、风作用下梁弯矩图 X向地震作用下梁弯矩图 X向风作用下梁弯矩图 3、竖向荷载作用时的结构布置图(柱间输虚梁)及预应力筋线型布置图 结构平面布置图 预应力筋线型布置图 4、各计算结果图 首层板底X向设计弯矩等值线图 首层预应力板挠度等值线图 板底X向配筋结果等值线图 首层X向柱上板带内力积分结果 首都国际机场 停车楼 中华世纪坛 中华世纪坛 主坛体15米跨PC环板 33米跨PC过街桥 22米跨地下剧场 杭州城站33米跨巨型预应力框架 24米跨售票大厅和人字形屋面拉梁 周口电信大楼 11米跨平板 * 结束 工程概况: 在结构的1、3、4层布置预应力混凝土梁。 如果配筋不满足,如何调整? 下图为第1层由软件分析得出预应力连梁上布置的预应力筋根数。 纵向受拉钢筋按非预应力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换算的配筋率不应大于2.5%(HRB400级钢筋)或3.0%(HRB335级钢筋)。 如果配筋不满足,如何调整? 下图为第1层由软件分析得出预应力连梁上布置的预应力筋根数。 如果配筋不满足,如何调整? 下图为第1层由软件分析得出预应力连梁上布置的预应力筋根数。 如果配筋不满足,如何调整? 下图为第4层由软件分析得出预应力连梁上布置的预应力筋根数。 如果配筋不满足,如何调整? 下图为第4层手工修改后的预应力连梁上布置的预应力筋根数。 如果线形设计不合理,软件会给出提示。用户可以根据提示对线形进行修改。 对预应力梁应力的控制 一级——严格要求不出现裂缝的构件 在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作用下 二级——一般要求不出现裂缝的构件 在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作用下 在荷载效应的准永久组合作用下 三级——允许出现裂缝的构件 按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并考虑长期作用影响计算的最大裂缝宽度,应满足 对预应力梁应力的控制 图中绿线为混凝土标准抗拉强度(对一、二级抗裂等级)或名义拉应力(三级抗裂等级)。 对超过绿线的截面需要重新修改预应力或非预应力钢筋的数量,直到绿线能包住所有白线为止。 对预应力梁变形的控制 目前,国内外有关标准和文献对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变形控制目标都是总变形值,即控制按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并考虑荷载长期作用影响的挠度减去两倍张拉预应力筋引起的弹性反拱值不超过规定限值。 在控制总变形的基础上,应对反向变形进行合理的控制。反向变形的控制原则为:在结构自重及张拉预应力筋引起的等效荷载共同作用下,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反向变形值应不影响地面找平。基于这一原则,推荐设计人员将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反向变形限制在下列范围内。 规范规定的挠度限值 施工阶段反向变形建议 Lo7m Lo/200(Lo/250) Lo/450 7m≤Lo≤9m Lo/250(Lo/300) Lo/550 Lo9m Lo/300(Lo/400) Lo/700(≤50mm) 对预应力梁变形的控制 标准组合作用下: 64.5/36000 = 1/558 1/300 满足变形限值 对预应力梁变形的控制 准永久组合作用下: 128/36000 = 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