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心父亲的公开信.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伤心父亲的公开信.ppt

伤心父亲的公开信 尊敬的儿子: 尽管你伤透了我的心,但你终究是我的儿子。虽然,自从你靠上大学,成为我门家几代里的唯一一个大学生之后,心里已分不清谁是谁的儿子了。 从扛着行李陪你去大学报道,到挂蚊帐缝被子买饭菜票甚至教你挤牙膏,这一切,在你看来是天经地义的,你甚至感觉你这个不争气的老爸给你这为争气的大学生儿子服务,是一件特沾光特荣耀的事。 伤心父亲的公开信 的确,你考上大学,你爸妈确实为你感到骄傲。然而,你的骄傲确是不可理喻的。在你读大学的第一学期,我们收到过年的3封信,加起来比一份电报长不了多少,言简意赅,主题鲜明,通篇字迹潦草,只一个“钱”字特别工整而且清晰。你说你学习很忙,没时间写信,但同院里你高中时代的女同学,却能收到你洋洋洒洒的几十页的信,而且每一周一封。每次从收发室门口过,我和你妈看到你熟悉的字,却不能 伤心父亲的公开信 认领。那种痛苦是咋样的,你知道吗? 后来,随着你读二年级,这种痛苦煎熬逐渐少了,据你那位高中同学说,是因为你谈恋爱了。其实,她不说我们也知道,从你一封接一封的催款信上我们能感觉到,言辞之急迫、语调之诚恳,让人感觉你今后毕业大可去当个优秀的讨债人。 当时,正值你妈下岗,而你爸微薄的工资,显然不够你出入卡拉OK酒吧餐厅。在这样的状况下,你不仅没有半句安慰,居然破天荒来了一封长信,大谈别人的老爸老妈如何大方。你给我和你妈心上戳了重重的一刀,还撒了一把盐。最令我伤心的是,今年暑假,你居然偷改入学收费通知,虚报学费。 这之前,我在报纸上已看到这种事情。没想到你也同时看到这则新闻,一时间相见恨晚,即能娴熟地运用这一招,来对付生你养你爱你疼你的父亲母亲。我一想到这事就痛苦,就失眠。我亲手抚养大的却又倍感陌生的大学生儿子,在大学里,你除了增加文化知识和社交阅历之外,还能否长一点善良的心? 人类对道德的呼唤 20世纪末21世纪初,道德问题引起了世界各个层面的普遍关注: 学术界: 美国社会学家英格尔斯在《人的现代化》一书指出:现代化首先应该是人的现代化。“那些先进的现代制度要获得成功,取得预期的效果,必须依赖运用它们的人的现代人格、现代品质。 人类对道德的呼唤 特别是近几年,随着克隆技术、基因技术、信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基因伦理、生命伦理、网络伦理的探讨更成为科技界、社科界的热门课题。 人类对道德的呼唤 科技界: 1988年1月,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会,讨论的主题是《21世的挑战和希望》。在会议的新闻发布会上,最精彩的是汉内斯·阿尔文博士(瑞典,1970年物理学奖获得者)的发言。他在其等离子物理学研究领域中的辉煌生涯将近结束时,得出了如下的结论:“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个世纪以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人类对道德的呼唤 联合国: 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成立“普遍伦理计划”(Universal Ethics Project) 政治领袖 中国主席江泽民:“以德治国”、“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有机结合起来”。 美国总统布什:“必须加大对美国公民道德教育的投入” 人类对道德的呼唤 宗教界: 1993年,来自世界各地的6500名宗教界领袖、神学家及其它人士在芝加哥参加世界宗教议会大会,会上发布了《走向全球伦理宣言》 “全球伦理” 是指 “对一些有约束性的价值观、一些不可取消的标准和人格态度的一种基本共识”。 什么是道德? 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通俗地说:道德是有利于多数人的长远利益,而要牺牲个人一时利益的行为原则 社会舆论是指众人的议论,通常多指群众言论。形成社会舆论的手段主要有报刊、广播、电视、电影、文艺、网络等传媒工具,同时也包括人们所在集体的评价和周围人们的议论。 传统习惯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习以为常的行为倾向和社会风俗。 道德评价的三种方式 内心信念是人们对于自己的行为进行善恶评判的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通过良心来发挥作用。它是人们发自内心的心灵上的荣誉感或耻辱感,是对某种道德义务的真诚信仰和强烈的责任感。 (一)道德的起源 在我国古代,最早“道”和“德”是两个分开的概念。一般是用“道”表示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把“道”之有得于己称为“德”。 “道德”二字的合用,始见于《荀子劝学篇》:“夫是之谓道德之极。”即是说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如果一切都按照社会规则去做,就达到了道德的最高境界。这里道德概念就开始具有对人们行为评价,规范人们行为的意义了。 在西方,“道德”一词源于拉丁语的“摩里斯”(mores),其意一般是指风俗、习惯,后引伸其义,有道

文档评论(0)

kak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24126005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