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涪陵城区环境治理中几个生态学原理的应用.doc

涪陵城区环境治理中几个生态学原理的应用.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标题】涪陵城区环境治理中几个生态学原理的应用 【作者】高蓉 【关键词】生态学原理??环境治理??涪陵城区??应用 【指导老师】何秀利 【专业】生物 【正文】 1引言 涪陵区地处重庆市中部,区境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地带,该区位于长江和乌江交汇处,是典型的山区河谷城市,是新兴的工业化城市和移民迁建城市。涪陵区总面积2941.46平方公里,人口ll1.57万,该区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点四季分明,热量充足,降雨丰沛,季风影响突出。近年来,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出现的大气质量恶化,固体废物逐年增加,生活污水也越来越加剧等,严重地影响了该城区向现代化的发展。在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遵守城市总体环境污染治理要求的基础上,拟制定该城区的环境综合治理方案。 2分析涪陵城区环境污染的现状成因及特点 2.1?水污染的现状与成因 涪陵城区的水污染主要表现为有机污染,主要由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构成。生活污水中的有机杂质主要是纤维素、油脂、肥皂和蛋白质及其分解产物,工业废水主要由电厂、烟厂、太极集团等企业造成。由于涪陵城区位于乌江和长江流域交汇处,所以绝大部分的污水经过排水渠道,流经乌江,最终汇于长江,这就造成涪陵城区边缘流域中的有机污染物尤其是固体悬浮颗粒类污染严重超标,该城区排水干渠普遍存在PH值偏高,化学耗氧量超标的现象。根据涪陵区2005年度环境质量状况报告,长江涪陵段超标项目是粪大肠菌群,其平均值范围4.2~7.1万个/升,全年各监测断面100%的超标,总磷平均值范围值在0.091~0.106mg/l,主要在平水期超标,超标率为33.3~100%。 2.2?大气污染的现状与成因 ????涪陵城区全年的环境空气质量均为二级,首要污染物主要为二氧化硫,其次是总悬浮颗粒物、降尘和氮氧化物。根据涪陵区2005年度环境质量状况报告,空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总悬浮颗粒物和可吸收颗粒物年均值分别为0.077毫克/立方米、0.035毫克/立方米和0.182毫克/立方米、0.094毫克/立方米、与04年相比,二氧化硫浓度上升了11.59%,日均值超标率为5%,二氧化氮上升了6.06%,总悬浮颗粒物降低了29.73%,可吸收颗粒物的日均值超标率为6.3%,二氧化硫和总悬浮颗粒物均超过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限值,全年酸雨发生频率为42.42%,比2004年上升了20.6个百分点,降尘年平均值为5.94吨/平方公里.月。总体而言,其污染物主要来自城区汽车尾气及其周围工厂燃料燃烧排放的废气。 2.3?固体废物污染的现状与成因 涪陵城区的固体废物大部分来自城市生活垃圾,主要是食物垃圾、粪便、杂品等,以及工业废弃物,主要是电厂的粉尘,太极集团的制药废渣,建陶的废弃陶瓷、灰渣、脏土、碎瓦片等。其垃圾历年累计量逐年增加。 2.4?环境污染的特点 ????涪陵城区环境污染的特点,从污染的种类上说,无论是水污染还是大气污染,其特征污染物是有机污染物质;从污染的分布来说,污染源点多、面广。总的说来,由于工业化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改变了该城区原始的自然生态环境,这种破坏具有不可逆性,造成了大气、水体、固体废物污染,同时对土壤环境,水域环境,生态环境和居住环境等造成了全方位的影响。 3?城市环境治理中的生态学原理 可持续城市发展的生态学原理可以概括为七条:(1)预防和保护为主的原则;(2)环境承载力原理;(3)循环利用原理;(4)生态流原理;(5)食物网原理;(6)生物多样性导致稳定性原理 3.1?预防和保护为主的原则 在制定城市环境治理规划时应认真考虑如何保持并改善环境质量,把精力集中在防止污染上,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近年来,预防和保护为主的原则已成为许多国家环境政策和管理的核心[1]。在环境治理中,最重要的是要加强预防和保护,要人为的减少或防治污染物的排放,创造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环境。 3.2??环境承载力原理 环境承载力是指在某一环境状态和结构不发生对人类的生存发展有害变化的前提下所能承受的人类的社会活动[2]。城市生态系统是一种有生命力的、富有弹性和代谢功能的,具有自我组织和自我调节能力的耗散结构,可以在压力不超过生态阈值的情况下保持生态平衡,但一旦人为地干扰超出其调节能力,生态平衡就被打破[3]。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城市规划时要考虑环境与资源的关系,在环境规划中实现清洁生产和废物最小化,避免向环境中排放过多的废物,对自然资源进行最大限度地循环利用,避免自然资源的枯竭。 3.3?循环利用原理 ????生物圈中的物质是有限的,原料、产品和废物的多重利用和循环再生是生态系统的长期生存并不断发展的基本对策。为此,生态系统内部必须形成一套完整的生态工艺流程,其中,每一组分既是下一组分的“源”,又是上一组分的“汇”,没有“因”和“果”,“资源”

文档评论(0)

精品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