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区域经济学REGIONAL ECONOMICS 本章内容提要 第一节 区域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对若干概念的探讨 你所熟悉的区域 我们要研究的区域 经济学中的区域 经济区域 区域是基于描述、分析、管理、计划或制定政策的目的而作为一个应用性整体加以考虑的一片地区,具有同质性和功能一体化的特征。 我们所熟知的区域 东北、华北、西北、华东、中南、西南 (建国初成立,1954年撤销) 1958年七大协作区: 东北协作区:辽宁、吉林、黑龙江、东蒙(内蒙古自治区东部三个盟) 华北协作区: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山西、内蒙古自治区(内蒙西部四个盟和呼和浩特市)、河南 华东协作区: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山东、江西 华南协作区:广东、广西、湖南、福建、江西 华中协作区:湖北、湖南、江西、河南、安徽 西南协作区:云南、贵州、四川、西藏、陕西 西北协作区:陕西、甘肃、青海 有些省、区划分在几个协作区内,可根据经济关系密切程度,以参加一个协作区为主。 1961年,又恢复成立了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南和西北等六个区党的中央局,以加强对建立比较完整的区域性经济体系工作的领导,从而把1958年成立的七大经济协作区调整为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南和西北等六大经济协作区,后因文化大革命,经济协作区被撤消。 1970年编制的“四五”计划中,决定以大军区为依托,将全国划分为西南区、西北区、中原区、华南区、华北区、东北区、华东区、闽赣区、山东区、新疆区等十个经济协作区。 1978年全国五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1976年到1985年发展国民经济十年规划纲要(草案)》中,提出了在全国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基础上,基本建成西南、西北、中南、华东、华北和东北六个大区的经济体系,并把内地建成强大的战略后方基地。要求每个经济协作区应建立“不同水平、各有特点、各自为战、大力协作,农轻重比较协调发展的经济体系”。 1981年通过的“六五”计划,将全国划分为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并分别提出了主要任务。 1986年通过的“七五”计划,将全国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等三大地带,并对每个带的发展方向提出了要求。 “八五”计划又采用了沿海与内地的划分,也分别提出了发展要求。 “九五”计划在划分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的同时,又划分了长江三角洲及长江沿江地区、环渤海地区、东南沿海地区、西南和华南部分省区、东北地区、中部五省、西北地区等七大经济区。 “十五”计划又将全国分成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并分别提出了发展重点。 8大经济区或者叫“7+1”经济区 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体系:以广州、香港、厦门等城市为中心 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体系:以上海、南京、杭州等城市为中心 渤海湾区域经济体系:以北京、天津、青岛等城市为中心 东北区域经济体系:以沈阳、大连、哈尔滨、长春为中心 中原区域经济体系:以武汉、郑州为中心规划 西南区域经济体系:以重庆、成都、贵阳、昆明等城市为中心 陕甘宁青区域经济体系:西安、兰州为中心 考虑到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新疆及其周边地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人口密度和经济密度比较低的客观现实,规划西部生态经济区区域经济体系。 经济学中区域概念的几点说明: 1、有限的空间 2、往往包括在一个国家的疆域内 3、经济上完整 4、在经济系统中具备专业化分工的职能 相对的有限 1、区域作为一个抽象的概念,在空间上往往具有不确定性 区域的范围和边界取决于人们对它们的定义 区域的范围和边界取决于人们对它们的定义 区域经济学所研究的空间:经济区域 区域经济学研究的内容:区域经济 同质和异质的相对性 二、区域分异的客观基础 (一)生产要素的不完全流动性 1、生产要素对地表附着力很强而无法流动 2、要素具有流动性,流动成本很高 3、要素具有流动性,存在限制因素 (二)经济活动的不完全可分性 (三)创新能力的部分排他性 (四)商品和劳务的不完全流动性 第二节 区域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区域经济学的形成 (一)重商主义贸易观 早期:货币是唯一的财富,多卖少买 代表人物:约翰.海尔斯(英),孟克列钦(法) 晚期:货币要不断地投入流通,通过发展制造业增加财富 代表人物:托马斯.孟(英)柯尔培尔(法) (二)古典贸易与分工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斯密) 比较优势理论(李嘉图) (三)、古典的区域经济学时期(19世纪初—20世纪40年代) 古典的区位论: 农业区位论 工业区位论 市场区位论 中心地理论 (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区位论的发展 研究基地:德国—美国 研究对象:个体—总体或更多 1)从单个厂商的区位决策发展到地区总体经济结构及其模型的研究 2)从抽象的纯理论模型的推导,变为力求作出接近区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通桥(2016)2322A-II-1】高速铁路预制无砟轨道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双线) 跨度31.5m(直、曲线) .pdf
- 2024年二建继续教育-合同管理和风险防范(必修)1、2答案.docx VIP
- 2024-2025高二化学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习题试卷第三章章节测评(解析带答案版).doc
- GB∕T 3953-2024电工圆铜线 GB∕T 3953-2024电工圆铜线.pdf
- 部编版六年级毕业作文总复习指导(名师作品).ppt
- 产品上架与下架操作指南.doc VIP
- 《你好!法语1》练习册答案.pdf
- 日本的设计文化.ppt VIP
- 甲醇行业未来发展趋势预测.docx
- 收发文件管理制度.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