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c3社会和情感发展.pptVIP

《教育心理学》c3社会和情感发展.ppt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育心理学》c3社会和情感发展.ppt

学习目标 描述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的八阶段,列举该理论的教学含义。 提出一些促进学生自信心的方法。 解释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 描述不同年龄儿童的同伴观。 描述皮亚杰道德认知阶段理论,并给出具体实例。 描述柯尔伯格道德认知阶段理论,并给出具体实例。 阐述自我意识、教师和同伴对个体社会和情感发展的影响作用。 教学设疑 作为班主任,李老师发现班上有些学生很特殊:小明学习成绩虽好,但几乎没有知心朋友;小红表现出对周围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喜欢寻根究底,有时会给任课教师带来很多教学麻烦;小平成绩一般,但自我评价过高、骄傲自满;小军做事退缩,缺乏自信心,不善于表现自我;小力由于父母放弃管教,整天在游戏机房玩耍而不上课。 如果你是李老师: 你认为小明没有朋友的可能原因来自哪些方面?如何帮助他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你将如何引导小红的探索行为? 你如何使小平正确认识自我? 你如何帮小军树立自信心? 你如何与小力的父母沟通,使他重新回到课堂? 第一节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一、理论提出 二、心理社会发展的八阶段 1、信任感与不信任感 2、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感 3、主动感对内疚感 4、勤奋感对自卑感 5、自我同一感对同一感混乱 6、亲密感对孤独感 7、繁殖感对停滞感 8、自我整合感对绝望感 埃里克森简介 埃里克森(Erik Homburger Erikson,1902—1982),一名美国精神分析医生,也是当时最有名望的精神分析学家之一,建立了代表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人格发展理论。他认为个性的发展受生物、心理和社会三方面因素的影响,并从情绪、道德和人际关系的整体发展来研究个性发展。因此,埃里克森的这一理论又被称为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第二节 自我意识的发展 一、自我意识的含义 二、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自我意识 第三节 道德发展 一、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三、对柯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的挑战 第四节 影响个体社会化的因素 一、父母教养方式 二、同伴关系 教学反思 你或你的学生现在处于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的哪一阶段? 你或你的学生现在处于柯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的哪一水平和阶段? 你是否了解自己? 如何发挥教师的作用,促进自己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对小学生、中学生和大学生,你将如何向他们解释某些道德观念,如“作弊是可耻的”? 如何借助父母或同伴的力量,帮助具有自卑心理的人建立自信心? 总结——1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认为,在人的心理发展过程中,自我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所形成的人格是生物、心理和社会三方面因素组成的统一体。他把人的一生从出生到死亡划分为八个互相联系的阶段:信任感对不信任感;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感;主动感对内疚感;勤奋感对自卑感;自我同一感对同一感混乱;亲密感对孤独感;繁殖感对停滞感;自我整合感对绝望感。 总结——2 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我意识,是指人对自己的认识以及对自己和周围人的关系的认识。自我意识是个体社会化的一个结果,同时它的形成和发展又进一步推动了个体社会化的进程。自我意识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主观的我,即对自己身心活动的觉察者;另一个是客观的我,即被觉察到的我。具体来说,个体的自我意识由自我认识、自我体验与自我控制三种心理成分构成。这三种成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此外,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具有不同的自我意识。 总结——3 道德发展 皮亚杰认为,道德由种种规则体系构成,道德的实质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社会规则的理解和认识;二是对人类关系中平等、互惠的关心,是公道的基础。皮亚杰概括了儿童道德认识发展的三个阶段:前道德判断阶段,他律道德阶段或道德实在论阶段,自律道德或道德主观主义阶段 柯尔伯格对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做了进一步的修改和扩充。他致力于儿童道德判断能力发展的研究,提出了“道德发展阶段”理论。该理论以不同年龄儿童道德判断的思维结构来划分道德观念发展阶段,强调道德发展与年龄及认知结构的变化之间的关联。根据不同年龄儿童对道德两难问题的反应,柯尔伯格把儿童道德发展划分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 总结——4 影响个体社会化的因素 但在影响儿童社会化过程的诸多家庭因素中,父母教养方式则较为重要。根据接受—拒绝和控制-容许这两个维度的不同组合,可以形成四种教养方式:权威型、专断型、放纵型和忽视型,不同的教养方式无疑会对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和个性形成产生重大影响,具体体现在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自我价值感和心理健康等方面。 随着年龄的增长,同伴关系对个体社会化逐渐发挥作用。一般来说,影响同伴关系形成的因素主要有学业成绩、个人的行为特征、教师的评价和个人的身体特征等。而同伴关系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主要在于满足儿童的多种心理需要,为社会能力发展提供背景,促进自我意识的发展等方面。 学习目标 教学设疑

文档评论(0)

co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