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一、什么是教育 二、教育发展的历史阶段 三、教育创新 第一节 什么是教育 一、教育的含义 (一)从教育的词源看 甲骨文中的教育 《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英语、法语、德语中的“教育”一词,都起源于拉丁文“educare”,该名词是由动词“educere” 转换来的,其前缀“e”有“出”的意味,词根“ducare”的意思是“引导”,合为“引出”。 第一节 什么是教育 一、教育的含义 (二)从教育的起源看 第一节 什么是教育 一、教育的含义 (三)广义教育和狭义教育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 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第一节 什么是教育 教育者 教育的基本要素的关系 (教育活动的主体) 教育创新的时代背景 教育创新的内涵 教育创新体系 思考与讨论 结合你的经历和所学,谈谈什么是教育。 为什么教育创新对于教育发展至关重要? 你认为如何进行教育创新? 创新教育是建立在这样一种假设上:每个正常的人都具有创造潜能,只是有大小程度差异而已,只要通过适宜的教育措施便可唤起儿童的创造潜能。创造力与智力呈现出下列关系: 1.智力与创造力只有某种程度的正相关; 2.智力低的人不可能有高创造力; 3.智力高的人中,有些创造力很高,有些创造力一般; 4.创造力低的人,智商有高有低; 5.创造力高的人,必须有一般水平的智商。 3. 什么是创新教育 美国心理学家托兰斯(E.P.Torrance)对一年级至成年人的创造力进行了大量的纵向研究,结果发现,从儿童至成年人创造力的发展不是直线的,而是呈大齿形曲线变化。即从幼儿园到三年级这一时期,创造力发展很快;从三年级到四年级,创造力的增长速度明显减慢;在五、六年级,速度又增快;到了七年级,又降下来;而到了八、九、十、十一年级,又呈现出快速增长趋势。个体的创造力发展上的波动可能与社会文化有密切关系。 2. 学生的创新素质及其特点 2.1 创造力发展的曲线 创造性思维,是指发现或发明一种新方式用以处理某种事物的思维过程。它通过对观念的重新组织产生某种新的东西,即以前不存在的,或者至少在思维者的头脑中以前不存在的东西。 参考观点: a.吉尔福特 b.华莱士 c.约翰福·罗斯曼 2. 学生的创新素质及其特点 2.2 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和阶段 华莱士(Wallas)认为 创造性思维由四个阶段组成: 准备阶段(Preparation) 酝酿阶段(Incubation) 明朗阶段(Illumination) 验证阶段(Verification) 返回 约翰福·罗斯曼认为 创造性思维包括下列过程: 观察到有一种发明的需要或遇到了困难 明确的表述问题 对现有的信息进行普查 批判性的考察种种解决问题的办法 系统阐述新的观念 检验并接受新的观念 返回 五种主要观点 梅克凯南 威廉斯 弗兰克·巴伦 恩田彰 其他学者观点 2. 学生的创新素质及其特点 2.3 创造性的人格特征 1. 美国心理学家梅克 凯南研究发现,创造力较 高的人具有独特个性,即 不平凡的志趣和自由表现 的特征,如独特的、新颖 的、欣赏的特征等;而创造力弱的人则有一般社会认可的良好品质(如诚恳的、合理的、实际的等)、责任感和对人友善的态度。他的研究还表明,创造力不同人的人格特征的差异不是种类的差异,而大多是程度上的差异 。 返回 丰富的想象力 2. 威廉斯研究认为高创造力者具有四种主要特征: 充分的好奇心 强烈的挑战性 高度的冒险性 返回 3. 弗兰克·巴伦提出了五种都得到了证实的创造性人格特征假设: 喜欢复杂的和某种程度上显得不均衡的现象; 有着更为复杂的心理动力和更广阔的个人视野; 在做出判断方面有着更大的独立性; 更坚持己见和具有支配权; 拒绝把抑制作为一种控制冲动机制,即不压仰自己。 返回 4. 日本学者恩田彰比较了学校中高智力型与高创造型两类学生的人格差异和在学习过程中不同的心理表现,如下表: 高智力与高创造型学生的对比 对教师和教科书的知识批判吸收,从中发现问题 获得教师和教科书的知识 目 标 反对权威 尊重权威 对待权威 摆脱现成的价值观 尊重现成的价值观 动 机 不常遵守纪律 遵守纪律 纪 律 不按规定时间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