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标题】浅谈苗族刺绣的发展和文化传承 【作者】罗 毅 【关键词】苗族刺绣文化内涵实用 【指导老师】甘学明 【专业】美术学 【正文】引言苗绣是我国苗族质朴的刺绣品种,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是原始艺术的嫡系传承,它在我国刺绣行业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随着时代的发展,苗绣艺术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就其功能和目的而言,也是为了满足自身的生存需要而创造的。苗族堪称是一个世界性的民族,因此苗族刺绣的文化传承及发展也经历了漫长的历程。王平的《中国民间美术通论》是以艺术形态为主线进行研究的,不但对民间刺绣做了深刻的介绍与分析,并对民间美术的源流、分类、特征、审美价值和研究现代的意义做了综述。田鲁的《艺苑奇葩——苗族刺绣艺术解读》将苗绣的民族文化背景及隐藏在苗族刺绣中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做了深刻的阐述。众多的网络资源上也频频提到这个问题,但是对文化艺术的看法仍有不同,对苗族刺绣艺术中的“实用”与“审美”双重机制的研究还比较少见,对于苗绣文化艺术发展仍有相当大的研究空间。此选题不单是对苗绣文化发展的一种探究,也是为保护传统手工艺的一种拯救活动。一、苗绣的发展源流与变迁刺绣在中国有很长的历史,殷商时代“锦”与“绣”就并称了。苗族刺绣究竟起源于何时,在众多史记上无从查实也没定论。苗族刺绣艺术,最初与古代少数民族“蛮夷”雕题文身习俗不无关系。《疏》:“越俗断发文身,以避跤龙之害,故刻其肌,以丹青涅之。”“南方曰蛮,雕题。”“雕,谓刻也。题,谓额也。谓以丹青雕刻其额。”《礼?王制》、《庄子?逍遥游》也有类似记载。雕题文身是古代“蛮夷”仿照危害人的一些动物花纹,后来由“织绩木皮”到濮人后裔南蛮,发明了蚕桑之术后,雕题文身开始从残酷的护身艺术发展成物美的装饰艺术,出现了“描”,就是用朱砂等色彩仿生物色彩在蚕帛上描绘花纹。到了骨针、铜针、骨织板、铜织板出现后,又进一步演变成挑花和织花。到周代有了铁针,濮人后裔的挑花技艺便发展到了相当可观的程度。随着工艺材料的不断发展和欣赏水平的提高,挑花已满足不了人们对美化生活的要求,便往凿花、刺绣技艺发展。濮人后裔凿花、绣花技艺到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湘绣、蛮绣。蛮绣以居住在沅江流域、乌江流域的六蛮、七戎的蛮氏为主体,其蛮花、绣花、织花技艺向幻想的艺术境界发展,保持了濮人后裔挑花、织花、绣花的技艺,形成了现在的一种风格独特的民族艺术——苗绣。查证史料,秦汉时期为苗族的原始时代。传说苗族远祖首领为蚩尤,其活动年代与距今大约五六千年的华夏首领炎、黄二帝同代。《龙鱼河图》载:“黄帝摄政,有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后反目争战,雄居一方,霸立诸侯。以蚩尤为首的九黎部落生活在黄河下游与长江中上游一带,与活动在甘陕黄土高原的炎帝神农氏和黄帝轩辕氏发生争战“于涿鹿之野”,黄帝“遂擒杀蚩尤”。蚩尤兵败,向南迁徙,在江淮、江汉和洞庭、彭蠡间形成新的部落集团——三苗国。与此同时,在融合原来土著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新的三苗文化。所谓屈家岭文化应是三苗集团的文化遗存。①在《中国苗族通史》一书中,作者伍新福提出:“所谓屈家岭文化即应是三苗集团的文化遗存。”“屈家岭文化遗存表明,三苗集团的经济是以种植水稻为主的农业生产为主体、家畜饲养业和制陶、纺织等手工业已有相当的发展”。至于,刺绣来源传说之一是苗族先民为了避兽妖之害,仿照危害人的动物的花纹,在身上刺破皮,涂上朱砂或其它植物原有的色彩。后来,发明了养蚕抽丝纺织作衣,便在衣服上描绘、刺绣花样。苗族刺绣的变迁,我觉得经历了审美、实用、刻录、三个阶段。 苗族刺绣的最初目的是审美。传说母系氏族社会时,“一男子因不能引起姑娘的青睐而苦恼,受求偶锦鸡的启示,便穿上用百鸟彩羽缝制而成的衣裳,敞开金亮的歌喉,终于赢得姑娘的芳心”。苗族刺绣主要用于普通百姓的日常被服用具等的装饰上,千百年来伴随着实用而存在、发展。它主要用于苗族的服装、被面、门帘、帐檐、枕头、方巾、围裙等物的装饰上,而这些是苗族人民世世代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用具用品,其制作样式、穿用习惯都是民风习俗的典型载体或体现。刻录使苗族刺绣发生质的变化。苗族由于没有文字,便依靠刺绣纹样来记录和传承本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有一些程式化符号是许多年来一代代传承下来的。每一种符号都有特定的含义。贵州台江苗族刺绣纹样中的人物持有杖、刀、戟、大弩等,象征苗族祖先蚩尤的刑法、武器、宗教。贵州镇宁革利苗族的“迁徙裙”、“三条母江裙”、湘西苗族服饰中的花边纹样“弥理”和“浪务”等都表示苗族先民的迁徙历程。苗族刺绣不仅记载了苗族历史,同时还反映了苗族古代先民的生活习俗和宗教信仰等情况,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二、苗族刺绣的文化内涵及艺术特色(一)、真、善、美的和谐统一苗族刺绣中的美不是抽象的东西,美和真联系在一起。美的东西是提炼生活的真实面貌。苗绣,就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