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南宋山水画特点.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标题】浅谈南宋山水画特点 【作者】李超 【关键词】南宋山水画?斧劈皴边角式局部特写 【指导老师】傅小彪 【专业】美术学 【正文】 南宋只存在了150余年,这在中国历史上可能不算什么,但是在中国绘画史上却是极为绚烂的一笔。虽然时间短暂,但是这段时期涌现了许许多多优秀的山水画名家和千古传世的佳作。 明代王世贞曾有“山水,大小李一变也;荆、关、董、巨一变也;刘、李、马、夏一变也……”?①可以看出,南宋四家的刘松年、李唐、马远、夏圭是南宋山水的代表人物,此四人对南宋山水画的发展起决定性影响。除南宋四家,在南宋山水画坛上起重要影响的的还有承接青绿山水传统的赵伯驹、赵伯骕两兄弟。 虽然“四家”为南宋山水画的代表人物,但每位画家在显现时代风格的同时,也有着各自的面貌特点。在南宋山水画风形成过程中,李唐肇其端,似乎在续接北宋传统,同时又在构建南宋时尚;接着刘松年的标出,使得南宋面貌为时人所重;及至马、夏辈,南宋山水画风完全确立,经两人努力,更臻于完善,从而在美术史上以“院体”之格占有独特的学术空间。笔者试以宋“四家”入手,从南宋山水画的笔法特点和构图特点作一些初步探讨。 一、南宋山水画的笔法特点 1、“大斧劈”皴法 被誉为“南宋画院盟主”的李唐诗文书画俱佳,晚年在南宋开宗立派的画风是以水墨侧锋的大斧皴法。这种追求水墨苍劲的画法,是以大斧劈、大块面、大浓淡、大黑白、大干湿、大对比、更立体为特征。以他的《清溪渔隐图》②(图1-1)为例,图中绘溪水有山间急流而去,云碓和板桥横架其上,山坡平缓,河水清幽,一隐者船头垂图1-1李唐《清溪渔隐图》 钓。山石一大笔侧锋扫出,树叶用墨点出,整个画面兼皴带染,水墨淋漓,用笔豪迈自然,一气呵成,是李唐晚年典型画法。《踏歌图》③(图1-2)为马远最具代表意义的山水画作品,此画为阳春时节六个喝醉酒的老人,于田陇溪桥间踏歌而行。这幅作品以山水为主,所以画中人物画得很小,背景 山水则占去大幅画面。此画以“大斧劈”皴出远峰、近石,随意的用笔反映出马远技法上的熟练与表现上的自信。之后,再加以浓重颜色,使山石具有坚实的质感和立体感,这是马远笔墨表现的代表特色。同时,他又运用浓墨劲豪简洁的画出远处峰峦,拉开了近景和远景的距离。山石峰峦远近分明,疏密有致。远景的松树与近景的柳枝亦以马远长法为之,山石与树木全以烟云笼罩,使画面显出空间的辽阔与光的感觉。画面没有浑厚沉重之感,只有空灵自在之美。整个画面用笔苍劲而简略,山峰瘦削取形,树木枝干于劲拔伸展中求变化,俗称“拖枝”,是典型的马远山水风貌。图1-2马远?《踏歌图》 2、青绿画法与?“淡墨轻岚”水墨画法。 以刘松年《四景山水图》④(图1-3)、《秋山行旅图》⑤等为例,《四景山水图》为西湖贵族庭院别墅的四时景色。主图以春、夏、秋、冬分置四图。“春景”,绿柳堤岸,桃花绽放,山峦重叠,颇有此画笔法多是方折挺劲,学李唐但更为秀润精细些。屋宇台榭的界画用笔工细而不板,在严格的法度中,靠长短疏密的对比和墨色的结合等来获得别致的风韵。树叶多用双勾,不同的树木用不同的勾法。山石作斧劈皴,下笔均直,以坚挺的短条子线加以皴擦,多转折并露圭角,表现出山石嶙峋的外形。山的外形多为曲线,形态如云,用隐约迷离的淡墨使其苍茫飘逸,圆润秀媚。 图1-3刘松年《四景山水图》 3、“拖泥带水皴”或“带水斧劈皴”。 以夏圭《西湖柳艇图》⑥(图1-4)为例,此画作者运用“拖泥带水皴”,涂写出灰淡的湖岸,草木烟水浑然一体;湖边村舍描写细致,与整个环境形成对比,但用笔自然;近景渔夫弓身划桨的身姿可谓点睛之笔,使画面充满了生活情趣。画卷采用“之”字形布局,堤岸回环,曲径通幽,引人视线随之渐远,于是平渚柳林、风雾高天尽收眼底。 李唐是南宋水墨山水画开创者,他把北宋末年已有水墨苍劲之气的小斧劈皴,发展成大斧劈皴,影响了南宋四大家中的刘松年、马远、夏圭,其中刘松年虽然继承 了李唐画法并有所创新,作品严谨精细,但这种画法不足以代表南宋山水画水墨苍劲的时代风气,只有夏圭和马远把李唐的水墨苍劲发展为水墨刚劲而标领时代。马远的艺术成就以山水为最,风格特点可用“简”而“刚”做以概括。他虽师承李唐,但比李唐的画风更见刚劲与简洁,也因此使画面的是以更加突出。因为这一形式的需要,画法凸显了对象的轮廓线,皴法用形象极为醒目的“大斧劈”,树枝作“折枝”,人称“托枝”。这些特征真正标示出南宋风格的全面成熟,在美术史作为“院体”一派,构成了一个完备的独立系统。夏圭与马远并称“马夏”,可见两人风格极为相近,但夏圭终不是马远画风的翻版,他仍然有着自己的风貌。两人最大的区别在于,马远的作品突出一个“奇”字,作品追求工巧,笔致明快劲健,构思新奇。而夏圭则因“趣”取胜。夏圭作品以自然荒率见长,山水常以水墨皴擦,以焦墨点染,笔墨浑

文档评论(0)

精品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