茎瘤芥“涪杂1号”品种的DNA提取优化方案.docVIP

茎瘤芥“涪杂1号”品种的DNA提取优化方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标题】茎瘤芥“涪杂1号”品种的DNA提取优化方案 【作者】宋 泽 琼 【关键词】涪杂1号? DNA? SDS??尿素? CTAB 【指导老师】江 波 【专业】生物科学 【正文】 1.前言 榨菜是利用一种名叫茎瘤芥的蔬菜的瘤茎(俗名青菜头)作原料,经过独特的加工工艺生产的腌制食品,在中国名目繁多、品味各异的酱腌菜制品中,涪陵榨菜可算得上佼佼者,有100余年的生产历史,与欧洲的酸黄瓜、甜酸甘蓝并称世界三大名腌菜,也是中国对外出口的三大名菜(榨菜、薇菜、竹笋)之一。榨菜品种繁多,其中茎瘤芥“涪杂1号”品种是重庆市涪陵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在国内率先育成的茎瘤芥杂一代新品种。 目前对茎瘤芥“涪杂1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宏观方面,从微观分子水平上的研究相对较少。DNA作为生命体特有的遗传物质,携带生命个体生长与发育等必需的所有遗传信息。在分子生物学研究方面,DNA提取是开展工作的前提,要进行基因组总DNA的含量测定及纯度鉴定、基因组总DNA的电泳分析等都离不开高质量完整的DNA提取,所以进行榨菜总DNA的提取研究,具有举足轻重的理论意义。然而总DNA的提取方法繁多,怎样从众多方法中选取一种最佳方法显得格外重要,因此进行茎瘤芥“涪杂1号”的DNA提取优化方案的研究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2.文献综述 清末以来,榨菜原料(农产品)与榨菜制成品(工业食品)的名称一般统称榨菜。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们为便于区别,将榨菜原料称为青菜头,其制成品叫榨菜。80年代后期,重庆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的专家杨以耕、陈材林等人经过进一步的研究和鉴定,将榨菜原料的植物学名称定为茎瘤芥(Brassica juncea.var.tumida Tsen et Lee),仍沿用过去曾勉和李曙轩教授的拉丁文命名[1]。榨菜属十字花科芸薹属芥菜种叶芥亚种大叶芥的变种,其最初由野生芥菜(Brassica juncea)进化而来,又名榨菜,俗称青菜头,为双子叶植物纲,二年生蔬菜,原产于我国,以西南、华南、华东等地区栽培最为普遍,种类繁多,品种资源极为丰富[2]。其中涪陵榨菜以表似碧玉、红如玛瑙的外观形态,鲜、香、嫩、脆的特殊风味,以及营养丰富、方便可口和耐储存耐烹调等许多优点,佐餐、佐茶、调味等多种用途而驰名中外,其分布范围较广,栽培历史悠久,是我国传统的鲜食和加工蔬菜[3]。目前已经成为重庆蔬菜生产和食品加工行业的一大主要产品,在农业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产业优势。由于可以长期保存,涪陵榨菜不仅在国内,且在日本、东南亚、欧洲、美洲等数十个国家销售。 目前对茎瘤芥“涪杂1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宏观方面,如榨菜特征特性与生长环境、高产制种技术、病毒防治等方面。如冷蓉等在《茎瘤芥杂交种“涪杂1号”丰产优质栽培技术》[4]一文中,总结了茎瘤芥“涪杂1号”具有播期弹性大,抗逆力强,产量高,品质好,较抗(耐)病毒病及霜霉病,菜形美观,加工成菜率高等显著优点,是一个优良的杂交茎瘤芥新品种。其中针对茎瘤芥播期弹性大的特点,王旭祎、刘义华等人在涪陵观察分析了迟播条件下,茎瘤芥主要农艺性的变化情况[5],结果表明与适期比较,迟播影响茎瘤芥营养生长期、全生育期、瘤芥膨大期、最大叶长、叶宽、叶面积、株鲜重、叶重、单个瘤茎重、纵横径,播期越迟,其值越小,但其花期和抽苔期受迟播影响较小。在榨菜生长环境方面,殷明等在《涪杂一号杂交榨菜秋季制种栽培技术》[6]中,报道了榨菜喜冷凉湿润气候,不耐严寒和炎热,其生长适温为12~20?℃。不可播种过早,以防早期抽薹。榨菜对土壤要求不严,但需肥量大,李成琼、唐阵武等人在《肥料组合对茎瘤芥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7]中提出以有机质高的砂壤土为宜,在施足基肥,适时重施追肥,浇灌及时的情况下能获取较高产量且营养优质的榨菜。在榨菜高产制种技术方面,张红、范永红等在《杂交茎瘤芥涪杂一号制种技术研究》[8]中的试验结果表明,涪杂一号在涪陵海拔400m左右生态条件下,按照最佳播栽期父母本相差天行比5.1∶3,密度12000株/667m,母本现蕾和2抽薹时喷施300mg?kg-1多效唑液,能够使制种产量达20~25kg/667m。在榨菜病毒防治方面,近年来,因气候变化和农民种植管理手段的滞后,导致病毒病、根肿病、霜霉病对榨菜原料作物茎瘤芥的危害越来越重[9],已严重影响榨菜原料的产量和质量。调查结果显示:涪陵茎瘤芥产区,危害茎瘤芥的病害有十字花科植物病毒病、根肿病、霜霉病、根腐病、真菌性软腐病、细菌性软腐病等[10]。王旭祎、徐兴慧发表的《涪陵茎瘤芥主要病害的发生与防治》[11]中,针对茎瘤芥病毒病、茎瘤芥霜霉病,选择较抗病的品种涪杂一号,针对每种病由特定病毒引起的特点,狠抓早期治蚜,适时增加施药次数,使这些疾病得到了有效控制。另外王旭祎、高明泉、彭洪江等人在《茎瘤芥(榨

文档评论(0)

精品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