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创作商业化.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学创作商业化.pdf

本文由若叶花1121贡献 ○ 语言文学研究 2009年8月号上旬刊 上世纪90年代中国大陆文学商业化思潮分析与反思 林哲敏 (漳州师范学院 历史与社会学系,福建 漳州 摘 要: 上世纪90年代,文学商品属性被确认,由此 363000) 冲击下,严肃文学创作队伍分化、流失,作家“触电”现象 增多(如北京的海马创作室、南京的扬子鳄创作 室、谌容 的快乐影视中心,都热心于影视的制作;另外,十多位青 年作家加盟创作电视连续剧《中国模 特》,十多位女作家 联手创作电视剧《太阳和女人》,五位实力派作家参加张 艺谋策划的电影剧本《武则 天》的创作投标等)。 二 文学商业化思潮对文学的发展有积极促进的一面: 作家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创作, 使文学作品能更及时、多方 面地满足读者的阅读需要;文学走向市场,有利于文学创 作的公平竞争,书商和 读者选择作家与作品,作家与作品 直接进入市场并接收市场的检验与挑选, 促使作家创作 出高质量的、有 竞争力的作品(所谓“畅销书”);一些作家 “下海”,直接参与商品经济活动,一些作家办文化性公司 或 为文化办公司,为“以商养文”创造了物质条件,又能在 商业风浪中摔打, 能够从近角度观察和体验瞬息万 变的 当代社会生活, 为他们日后创作表现当代中国改革的作 品积累生活素材;增加了一些作家的收入,使 不少作家从 生活困境中解脱了出来。 当然,文学商业化所造成的弊端也是明显的:首先, 金钱对作家的腐 蚀。 单纯为金钱写作,使一部分作家丧失 了应有的历史使命感、 社会责任感、 人民代言人的神圣 感、灵 魂工程师的崇高感和作家应有的人格精神,出现道 德滑坡现象。 其次,只注重经济效益,忽视文学的社会效 益,助长了格调低下的“黄”(色情)、“黑”(暴力)类作品的 泛滥,对读者,特别是对青少年产生了不 可低估的危害。 再次,有些作家追求作品数量,粗制滥造,作品内容平面 化、肤浅化、思想深度被消解,审 美追求被放弃,出现了大 量平庸之作。 有的作家急功近利,心浮气躁,不再甘于寂 寞,潜心于对生活的体 验和艺术的创造,而是为追逐金钱, 随意消耗自己的生活积累、思想积累和艺术才华(有人把 这种现象称 作“才能透支”),从而忽视或无力投入于鸿篇 巨制、佳构精品的创作。 最后,亚文学、软文学、俗文学挤 占 文化市场,而且一些出版商、书商只顾自己的经济利益,使 严肃文学作品、文学刊物、文学论著的出版发 行艰难。 三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文学商业化自然是不可避免的, 商业潮流并非万恶之首, 健全的文学与健 file:///G|/Documents and Settings/Lch/桌面/百度文库下载/Download/百科知识/文学创作商业化.txt [2012-3-17 7:56:36] 康的商业重组 更是市场经济下文学的发展方向。 文学要为大众服务,借 商业的健康运作可以更有力地做到 这一点。 毕竟文学不 是象牙塔之中的花朵, 文学的教化作用与净化人心的特 性决定了它必须从象牙塔走到 十字街上去。 象牙塔和十 字街只相隔一层纸,“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并无绝对 的分界线。 对于文学 商业化思潮,我们应采取冷静、客观 的态度:一方面,要注意保护它的积极的方面,使之有利 文学商品化思潮兴起。 文学商业化与商业大潮相呼应,对 文学发展的影响是双方面的,文章对此进行了分 析,并提 出了避免负面影响的方法。 关键词: 上世纪90年代 大陆文学 文学商业化思潮 不可否认,商业化是当下文学的突出表征。从生产和 消费的关系来讲,文学走向市场无可厚非,亦是必然 的。 上世纪90年代, 大陆文学观念方面的一个重大突破就是 文学商品属性的被确认。 文学是精神产品,具 有意识形态 的属性和审美的属性,同时又具有商品的属性。 文艺制品 同其他商品一样具有消费或使用价 值, 可以按照商品交 换的方式在市场流通,肯定文学作品具有商品的性质,为 大陆文学走向市场提供了理 论依据。 这一理论突破的直 接结果,是文学商业化思潮的兴起。 一 上世纪80年代, 文学的商业化还仅仅 表现在文学的 局部领域,比如通俗文学在一个时期内的流行;进入90年 代,文学商业化已渗透到了文学的各 个领域,它与社会上 的商业大潮相呼应,以强大的声势席卷了几乎整个文坛, 具体表现在: 第一,作家世 俗化。 一部分作家(如张贤亮、陆文夫、 魏明伦、沙叶新、宗福先、胡万春、王朔、杨争光等),打破 了“文不言商,士不理财”的传统,从纯净的“文学天国”降 落于尘世,加入了社会世俗化的进程。 知识者 和文化人一 改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