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论川端康成的生死观.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标题】论川端康成的生死观 【作者】吴平 【关键词】?川端康成??生死观??生死的超越 【指导老师】丁世忠 【专业】中文 【正文】 一、引言 川端康成是日本近代文学中的重要作家之一,1899年6月14日生于大阪市北区此花街。1916年进入大阪府立茨木中学求学。1921年他和东京大学的同学第五次复刊了《新思潮》,发表了《招魂节一景》等作品,获菊池宽的赏识,引起文坛注目。1924年从东京帝国大学毕业,正式开始了他的作家生涯。1926年写出短篇名著《伊豆的舞女》,一跃成为文坛的宠儿,奠定了其在日本文坛的地位。其后,川端又完成了许多小说和《雪国》等中、长篇名作。1951年获得日本政府颁发的文化勋章。1968年瑞士文学院以《雪国》、《千只鹤》、《古都》三部作品,授予川端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其“丰富的情感,高超的技巧,表现了日本人的内心精华”。???川端康成作为亚洲第二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其艺术成就是无庸质疑的。他的文学在日本传统的物哀精神与西方现代意识的结合点上创造了女性的,充满了纤柔、风雅和深沉的悲哀。是对日本民族的深层意识和审美情趣等内在精神的追求,表现了大和民族的古典美。经过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及众多学者、译者、编者的不懈努力,目前国内已出版了多套川端康成文集、作品集、掌小说全集、多卷散文集,还有多部川端康成传、川端康成论集等。关于对川端本人及作品研究的出版专著与论文也不计其数,但它们大多是通过作品对日本传统美进行分析,或者是单方面对作品中的死亡、孤独氛围进行探讨,很少深入思考和探索作品中所表现出的生死观即生与死的关系,本文就试图从这一角度探索在他的作品中展现出的人情与人性、理性与非理性的矛盾,在死亡的悲哀和悲哀的死亡中抒发对青春与生命的依恋。 一、死与悲 死亡,既是一种自然现象又是一种社会现象。哲学家伊达默尔指出:“人性特征在于人能构建思索超越于自身在世上的生存能力,即想到死。”死亡是个体生命进化链条上一个重要环节,因此,人们对死亡的体验与思考,关于死亡的情感、意识与语言则构成每一个民族或社会文化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川端康成是一位具有独特气质的现代作家,在他的作品中死亡体验、死亡感受及死亡描述尤为突出,其笔下的死亡一方面笼罩者恐怖的气氛,渗透着深深的悲哀的情愫,另一方面又表现出亦真亦幻、既悲且美的情调。在他看来:死亡是悲哀的又是美丽的,是悲美的艺术结合;是恐怖可怕的,又是迷恋向往的,带有某种神秘色彩。??? 他早期的作品真实的记录了亲人的死亡给自己心灵带来的恐怖与痛苦。在《十六岁的日记》中弥留之际的老人痛苦的叫喊,不仅使少年的眼中充满了怜爱的泪水,而且也令少年对死亡的即将到来深感恐怖。他不禁悲叹:“我自己太不幸,天地将剩下我孤零零一个人了!”???他在《致父母的信》中还说:“祖父病势,我当然感到悲伤,我在世上越发孤单和寂寞了!”这即是川端痛苦的现实的写生,又表现出其对人生无常的悲哀和对死亡的惧怕。短篇小说《意大利之歌》在描写主人公死前的情景也是同样充满了恐惧的气氛“在昏暗的走廊里,死神一般饿黑影肃然并立。产仔博士胸前的白色绷带却剧烈地起伏着。他呼哧呼哧地喘气,这是临近死亡的征兆”。《抒情诗》中的弃妇在暗房中喃喃自语,让我们感到穿透骨隋的孤独的寒气;她与亡者的“甜美的爱情”更多的激发人们无尽的悲哀。这样的描写很残酷,但却把人在现实中的孤独无奈发展到了极端形式。 在日本帝国主义对外疯狂侵略扩张,对内残酷镇压迫害期间,川端完成了小说《雪国》。但这一时期所描写的并非只是单纯的对死亡的恐惧,而是在阴森沉郁的氛围中加入了其独自的哲学意味与美学内涵。如有这样一段描写:“叶子的惊叫声传遍了岛村全身。叶子的腿肚子在抽搐。与此同时,岛村的脚尖也冰凉得痉挛起来。一种无以名状的痛苦和悲哀向他袭来,使得他的心房激烈地跳动者。”死亡与人们是如此的接近,那震动心灵的临死前的叫喊却只能带给人们哀伤与遗憾。《千只鹤》中菊治收到沾者太田夫人口红的茶碗时,所透露出阴郁死亡的气息“那色泽宛如褪色的口红,又似枯萎的红玫瑰——并且,当菊治觉得它像沾在什么东西上的陈旧血渍的颜色时,心理就觉得难以置信。他即感到令人作呕的龌龊,同时也感到使人迷迷糊糊的诱惑”。《千只鹤》的续篇《波千鸟》中,菊治与雪子在热海的旅馆度蜜月时,却在深夜被美国军舰的演习声惊醒,作者写到:“听起来仿佛是波涛撞击悬崖发出的声响,不过,在冷艳的弦月月光照耀下,海面黢黑黢黑,静悄悄的”,“弦月之夜的海上,风在呼啸。远方桃红色火光闪烁过后,传来了一阵轰鸣。菊治也毛骨悚然了。”????这里即写了死的恐怖可怕又写了它妖艳阴郁之美。 对死亡的惧怕在川端后期的小说中主要表现为老年人对死亡的恐惧。《山音》即是一篇有关死亡的小说,其间对死亡逼近的预感,描写得比死亡本身更让人感到恐怖。主人公信吾老人临死前

文档评论(0)

精品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