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论关羽艺术形象的悲剧色彩.docVIP

【毕业论文】论关羽艺术形象的悲剧色彩.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标题】论关羽艺术形象的悲剧色彩 【作者】文 志 敏 【关键词】三国演义??关羽艺术形象??悲剧色彩 【指导老师】冉 晓 林 【专业】汉语言文学 【正文】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塑造了许多英雄形象,而关羽就是其用笔较重的一个典型。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谈到《三国演义》对关羽形象的塑造:“唯于关羽,特多好语,义勇之概,时时如见矣。”[1]小说对关羽的两大性格特征——“义”和“勇”进行了着力刻画。三国志中陈寿是这样评价关羽的“关羽可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然羽刚而自矜,以短取败,数理之常也。”?从这点出了关羽悲剧的根源。 关羽在《三国演义》中,是一个忠肝义胆、正直不阿的英雄,正是由于他的出众的气质,又得到曹操等的赏识、刘备等的关照、老百姓的爱戴,所以又表现出一种不同寻常的骄傲。 本文将从关羽的“义”“勇”来展示其英雄形象中令人惋惜的地方,同时从关羽的骄矜中展示他悲剧色彩的一生。 一、《三国演义》中关羽的性格特点 关羽在军事方面曾经做出过不菲的功劳,但是很难说他是个优秀的军事将领,他有作为军事将领很严重的缺陷,就是过分骄傲,这个骄傲并不是简单的情绪骄傲,这是造成关羽犯下严重的军事错误的原因。 (一)关羽之“义” 《辞海》和《现代汉语词典》,对“义”有三种解释:正义,指思想行为符合一定的标准,如《孟子告子上》“舍身而取义也”;情谊,如有情有义,忘恩负义;义气,指由于私人关系而甘于承担风险或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那么,关羽的“义”是怎样一种义呢? 关羽是出了名的义薄云天,诸如“挂印封金”、“千里走单骑”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让他誉满天下,流芳千古,至今关帝庙仍然香火不断。不过,对关羽之“义”,笔者对此有不同的看法。 譬如“华容道释曹”那桩疑案,关羽为报曹操当年的器重和不杀之恩,竟敢违抗军令,将全军将士浴血奋战,眼看就要擒获的曹操给放了。如果说这也是义,那么,也只能算是私情小义,拿它与社稷大计相比,孰轻孰重?从关羽的政治立场来看,曹操是背弃汉室的国贼,又是刘备的劲敌,人人必杀之而后快。关羽在华容道释放曹操,已经违背了和义兄刘备桃园结义之情,但单从个人而言,关羽认为:曹操“虽大奸大恶而以国士遇我,是即我之知己也”,因此,关羽在曹操败走华容道时,想起曹操当日的许多恩义,及其过五关斩六将之事,如何不动心?何况有言在先,定报余恩,加上曹操亲自上前哀告,又引用《春秋》之“庾公之斯追子濯孺子之事”强调恩义和信义。这样一来,关羽心中的恩义、信义同时涌现出来,与忠义一并浮现在脑海之中,最终恩义、信义进一步占据上风,高于对国家社稷的忠义,促使他做出义释曹操的举动。后人有诗曰:“曹瞒兵败走华容,正与关公狭路逢,只为当初恩义重,放开金锁走蛟龙。”?毛宗岗评价道:“许田之欲杀,忠也;华容之不杀,义也。顺逆不分,不可以为忠;恩怨不明,不可以为义。”[2]事实上,传统的忠义和个人的恩义、信义相分离是以失去原则为代价的。关羽在大是大非面前,把个人感情凌驾于集团利益之上,坚持以自己所推崇的“义”来行事。华容道义释曹操,虽然突出了个人之义,但严重影响了形势的发展,破坏了整个大局的战略部署,成为关羽自身以及整个蜀汉政权悲剧的基石。虽然历史不可以假设,但是,如果当时关羽不因自己的私情放了曹操历史将会改写,三国的命运也将改变。? 再如,刘备封了关、张、赵、马、黄“五虎上将”,关羽却大发雷霆:“翼德吾弟也;孟起世代名家;子龙久随吾兄,即吾弟也;位与吾相并,可也。黄忠何等人,敢与吾同列?大丈夫终不与老卒为伍?”遂不肯受印。[3]原来,关羽之义是小圈子的哥们义气,并不讲“五湖四海”之大义。 令人更加痛心的就是“大意失荆州”一事。诸葛亮将荆州交托关羽时再三嘱咐:荆州乃重地,责任非轻,公宜勉之,并送了他八个字:“北拒曹操,东和孙权。”这其实就是西蜀的大政方针,因为在当时曹操的势力最强大,如果曹魏集团单一的对付东吴或蜀汉,东吴或蜀汉都必败无疑。然而,这两股势力相联合的话不但可以自保,也能够相互照应。关羽当时是拍了胸脯的:“军师之言,当铭肺腑。”没有料想到的是,当东吴孙权派使者来提亲,欲与关羽结亲家时,关羽却把诸葛亮的嘱咐忘得干干净净。他不答应这门亲事也就罢了,完全可以婉言拒绝,让人也不至于尴尬,而他却破口大骂,并且羞辱对方:“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还差点砍了人家使者的脑袋。结果与孙权结怨,让孙权有机会找借口向荆州发起进攻,最终导致荆州失守,败走麦城的悲剧。不仅自己丢了性命,也破坏了他大哥刘备与孙权“联盟抗曹”的大计,致使“刘孙联盟”破裂,刘备蜀汉政权也从此走上了下坡路。关羽在这事情中掺合了太多的个人情感,他把国家、社稷的安危完全抛在了一边,这“义”又何存? 显然,关羽之义绝不能算是一个政治家胸怀天下、包容万物的大义,充其量只能算是狭隘的哥们义气、江湖义气罢了,这就是

文档评论(0)

精品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