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的诊治 创新医学网医学编辑部 概述 胃瘫又称功能性胃排空障碍(functional delayed gastric emptying,FDGE),是指在手术后出现的一种以胃流出道非机械性梗阻为主要特征的功能性疾病,其特征为胃排空民族迟缓。本病多发生于上腹部手术后。现回顾分析我科近5年胃大部切除术后手术后发生胃瘫的14例临床资料,探讨其发生原因及诊治措施。 临床资料 资料 本组男8例,女7例;年龄24~78岁,平均48岁。原发疾病为胃十二指肠溃疡6例,胃癌9例。均行胃大部切除术。胃肠重建方式Billroth I式9例 ,Billroth II式6例。6例均在术后3~16d已排气、排便后停止胃肠减压,拔除胃管恢复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后,出现上腹饱胀,呕吐大量胃内容物伴胆汁,吐后腹胀减轻,但数小时后再次发作。其中腹胀、呕吐15例,腹部隐痛4例,上腹部压痛5例,肠鸣音减弱4例,胃部振水声阳性11例。胃肠造影(口服泛影葡胺12例)提示残胃扩张,胃蠕动减弱或消失,造影剂排空延迟,且有滞留现象,无吻合口狭窄。胃镜检查(7例)提示残胃扩张,无收缩及蠕动,黏膜及吻合口水肿,胃镜头可顺利通过吻合口及输出袢肠段。胃引流量800ml/d,无明显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 首先消除患者心理因素,具体方法:①禁食水,持续胃肠减压,用3%温盐水洗胃,每日2次;②给予全胃肠外营养(TPN),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补充足够的热量、白蛋白、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纠正负氮平衡;③胃复安10mg,2次/d肌内注射,胃肠动力药物多潘立酮20mg或西沙必利10mg经胃管注入,3次/d;④红霉素0.3g,2次/d;⑤中药及针灸治疗。14例患者均经保守治疗后2~8周恢复胃动力,其中6例采取经胃镜放入空肠营养管得EN,均未再次手术。 诊断 腹部手术后胃瘫是指各种腹部手术后非机械性梗阻因素引起的胃功能性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胃瘫的诊断标准除有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等症状外,Natan[5]提出:胃肠减压引流量大于600~800ml/d;1项或多项检查提示无流出道机械性梗阻;胃肠蠕动减弱或消失;排除糖尿病、结缔组织疾病等引起的胃瘫;未应用影响胃肠平滑肌收缩的药物以及无明显的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 治疗 目前认为术后胃瘫的发生是多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故仅仅采用一种方法的治疗效果必然有限,应以非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①耐心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消除其紧张情绪,并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②严格禁食水、持续胃肠减压,用3%高渗盐水洗胃可消除残胃及吻合口水肿,有利于胃排空,加强营养支持,采用TPN或肠内营养EN,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EN更接近正常人生理性营养方式,促进激素分泌,保护肠粘膜屏障功能完整,防止肠道细菌移位和MODS;③促胃动力药物的应用:多巴胺受体阻断剂(甲氧氯普胺和多潘立酮)、呱啶苯酰胺衍生物(西沙比利),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及其衍生物)能发挥胃动素样作用,促进胃排空,恢复胃动力。④经导管胃内安装起搏器,通过电刺激促进胃蠕动,已取得较好的效果;⑤采用针灸足三里,大承气汤、小承气汤、四君子汤等中药灌注,耳穴耳针等均有疗效。 * *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