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四十一章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Aminoglycoside antibiotics)[目的要求]1. 掌握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共性;?2. 掌握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阿米卡星、奈替米星、异帕米星等药的抗菌谱,适应证及不良反应;3. 了解该类药物应用注意事项及药物的相互作用。[教学时数] 2 学时[教学内容]1.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共性:体内过程,抗菌谱、抗菌机制、耐药机制及主要不良反应;2.常用氨基苷类抗生素的作用及临床应用特点;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阿米卡星、奈替米星、异帕米星、大观霉素、新霉素等的抗菌特点及应用。[教学重点]1. 氨基苷类抗生素的共性;2. 庆大霉素、妥布霉素、阿米卡星、奈替米星、大观霉素等的作用及应用特点[教学难点]1. 氨基苷类抗生素的抗菌作用机制,并理解氨基苷类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的全过程产生杀菌作用;2. 细菌对氨基苷类的耐药机制[教 材]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药理学》,周宏灏主编,科学出版社,2003年8月出版第四十一章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Aminoglycoside antibiotics)氨基苷类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类抗生素,其基本结构是由苷元和氨基糖分子通过氧桥连接而成,故取名氨基苷类。根据其来源不同可分为:从链霉菌的培养液中获得的链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妥布霉素、大观霉素等天然的氨基苷类:从小单胞菌属获得的庆大霉素、西索米星、小诺米星、福提米星等;半合成氨基苷类: 由某些天然氨基苷类经改造结构获得,主要有来源于卡那霉素的阿米卡星,来源于西索米星的奈替米星,还有来源于庆大霉素B的异帕米星等。一、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共性1. 有相似的体内过程(ADE)由于氨基苷类的分子结构中含有多个的氨基和胍基等碱性基团,为比较强的有机碱, 因此A(absorption):口服难吸收,适用于肠道感染和肠道消毒,全身感染需注射给药?D(distribution):与血浆蛋白结合率低(10%),主要分布于细胞外液,不易透过血脑屏障,但在耳淋巴液和肾皮质中分布浓度高;E(elimination)在体内不被代谢,约90%以原形经肾小球滤过排泄,尿药浓度高,适用于泌尿道感染,在碱性尿液中抗菌作用增强。2. 抗菌谱相似? 对多数需氧G-杆菌有强大的抗菌作用,对G-球菌效差;? 对耐药金葡菌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对其它G+球菌如链球菌无效;? 大多数药物对铜绿假单胞菌有良效,如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小诺米星、西索米星、阿米卡星等;? 部分药物对结核杆菌有效,如链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阿米卡星对铜绿假单胞菌和结核杆菌都有效。3. 抗菌机理相似氨基苷类为静止期杀菌药,其作用机制是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并破坏细胞膜的完整性。(1)抑制蛋白质合成的多个环节(起始、延伸、终止)即全过程:? 起始阶段:抑制30S亚基始动复合物和70S亚基始动复合物的形成;?? 延伸阶段:与30S亚基的P10蛋白结合,致A位歪曲,mRNA错译,合成异常无功能或毒性的蛋白质,;?? 终止阶段:阻止终止密码子与A位结合;阻止70S核糖体的解离。(2)破坏细胞膜的完整性,使菌体内的生命物质外漏致细菌死亡。4. 细菌对氨基苷类易产生耐药性,其机制为:? 产生钝化酶:是细菌对氨基苷类耐药的重要机制,如产生磷酸转移酶、核苷转移酶、乙酰转移酶等分别使氨基苷类分子中的游离羟基磷酸化、核苷化和游离氨基乙酰化,从而使其失去抗菌活性。? 细胞膜通透性下降:是细菌耐药的另一原因,如铜绿假单胞菌对链霉素的耐药;?? 改变靶位:与氨基苷类结合的P10蛋白结构改变,使药物不能与其结合;?? 缺乏主动转运功能:氨基苷类抗生素进入细菌体内是一个需氧耗能的过程,厌氧菌细胞膜缺乏主动转运泵,故对氨基糖苷类天然耐药。5. 主要不良反应相同(1)耳毒性:损害第8对脑神经,包括前庭损害和耳蜗损害,前庭神经损害:眩晕、头昏、恶心、呕吐、眼球震颤和共济失调;耳蜗神经损害:耳鸣、听力下降、甚至永久性耳聋;预防:? 询问早期症状(眩晕、耳鸣),检查听力,? 避免与有耳毒性的药物合用,如万古霉素、高效利尿药呋噻米、依他尼酸及脱水药甘露醇合用,?? H1受体阻断剂可掩盖其耳毒性,避免合用。(2)肾毒性:表现为蛋白尿、管型尿、血尿等,严重者可产生氮质血症、肾功能减退甚至无尿;预防:避免与肾毒性的药物合用,如第一代头孢菌素、万古霉素、多粘菌素、两性霉素B等;(3)肌毒性:氨基苷类可阻滞运动神经-肌肉接头,?原因:可能是氨基苷类与Ca2+结合,或在突触前膜与Ca2+竞争钙结合部位,阻止Ca2+参与乙酰胆碱的释放所致;抢救:一旦发生可采用新斯的明和钙剂对抗。(4)变态反应:表现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皮疹、药热、链霉素可发生过敏性休克;特点:过敏性休克少见但死亡率高。防治 :(1)皮试 (2)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