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学生记忆的自我参照效应探讨
摘 要:使用r/k判断范式对大学生记忆的自我参照效应和母亲参照效应进行了探讨。实验采用3(参照条件:自我、母亲、鲁迅)??(再认测验类型:知道、记得)完全重复测量设计。实验过程包括学习和测验两个阶段,学习阶段要求被试对人格形容词分别进行三种参照条件的适合度判断,测验阶段则需要被试把呈现过的形容词判断为r(记得)或者k(知道)。结果发现:在r反应上,被试对自我参照条件和母亲参照条件的再认正确率均显著高于鲁迅参照条件,即存在着自我参照效应和母亲参照效应;而在k反应上,不存在两种参照效应。
关键词:自我参照效应 母亲参照效应 r反应 k反应
1 前言
自我参照效应(self-reference effect)是指当记忆信息与自我相关时,记忆效果要高于其他编码条件的现象。这一现象被rogers等人于1977年首次发现,rogers等人选取了40个人格形容词作为实验材料,在设定了典型的结构编码、韵律编码、语义编码等任务后,增加了自我参照编码任务。结果发现,被试在自我参照编码任务下的记忆成绩显著高于其余三种编码任务,这一现象即自我参照效应(rogers, kuiper, kirker, 1977)。symons和johnson (1997)用元分析的方法证明了自我参照效应的产生原因:自我是一个复杂的、具有高度组织化的结构,与自我有关的信息可以得到更加精细的认知加工,因此,与自我相关的信息会有更好的记忆效果。conway和dewhurst(1995)将研究范式进行了改进,引入了r/ k判断任务。要求被试首先判断所呈现的人格形容词是否在学习阶段见过,然后对于见过的形容词,进行r反应(记得)和k反应(知道)的判断。结果发现被试在r反应上,出现了自我参照效应,而在k反应上,并没有出现自我参照效应。这可能因为r反应伴随着回忆的体验,具有更高的自我指向性,而k反应则不具有自我指向性(刘新明朱滢,2002)。r/k 范式区分了记得与知道两种成分,使自我参照效应与更精确的记忆任务相联系,因此更广泛的被应用于自我参照效应的研究中。
自我参照效应本身存在着跨文化的一致性,研究表明,无论东西方被试,均在与自我相关的记忆项目上表现出更好的记忆成绩。但是与自我相关的重要他人的参照效应,如母亲参照效应、朋友参照效应则存在着巨大的文化差异性。以母亲参照效应为例,中国被试对与自我相关信息和与母亲相关信息的记忆效果并不存在显著差异,同时表现出自我参照效应和母亲参照效应 (朱滢张力,2000;朱滢张力,2001)。而西方被试则只存在自我参照效应,而未表现出母亲参照效应(conway dewhurst,1995)。这一现象可能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有关。西方文化更重视自身的价值,将自我看做独立的个体,而东方文化更强调自我与环境的关系,因此,东方人的自我概念更倾向于包含与自我关系密切的个人,如父母、朋友等。本研究采用r/ k判断任务,对中国大学生的自我参照效应和母亲参照效应进行了探讨,力求为自我参照效应的研究提供一定的证据。
2 方法
2.1 被试
哈尔滨师范大学心理学系二年级、四年级本科生共30人,被试年龄为21—25周岁,平均年龄23.5周岁,被试均为右利手,所有被试在实验结束后均获得相应报酬。
2.2 材料
本实验选取了220个形容词(各组均平衡了笔画数、词频以及褒、贬义)。将其中120个随机对应(自我、母亲、鲁迅)三种参照条件,剩余的100词作为干扰项。三种参照条件的呈现顺序采用拉丁方平衡。每种加工条件下, 40个词随机呈现。为避免首因和近因效应,在用作学习的词表前后各加入9个词,进行判断,此条件下的判断成绩不计入分析。
2.3 设计
3??完全重复测量实验设计。自变量一为参照条件(自我、母亲、鲁迅)。自变量二为再认测验(r反应、k反应),要求被试对判断为“见过”的项目做进一步的r/ k反应。
2.4 程序
所有操作均在计算机上进行,分为学习和测验两个阶段。
在学习阶段,为防止被试因知道实验目的而产生的偏差,告知被试这是一个形容词评价实验,要求被试评价某个形容词是否适合描述自己、母亲或鲁迅。每个试次开始时,屏幕中央呈现一个500ms的“+”字注视点,之后呈现人格形容词,呈现时间为1000ms。形容词一出现,被试即可判断该词是否符合某一参照者,肯定判断用右手食指按数字键盘的“1”键;否定判断用右手中指按数字键盘的“2”键。学习阶段大约10分钟,半小时之后进行意料之外的再认测验。
在测验阶段,告知被试屏幕中央将呈现一系列描述人的形容词,其中有一些是刚才呈现过的词语,另一些是新的词语。被试需要对是否见过该词进行选择,见过的词还需要被试进一步的判断为“知道”或“记得”。判断为“知道”则用右手食指按数字键盘的“1”键;判断为“记得”则用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