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钢烧结配加脱碱剂试验研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包钢烧结配加脱碱剂试验研究.doc

包钢烧结配加脱碱剂试验研究 尤学东,杨永清,杜秀丽,段祥光 (包钢钢联股份有限公司炼铁厂) 摘 要 本文结合包钢烧结生产实际,对包钢炼铁厂烧结新老系统配加不同比例烧结脱碱剂后的烧结工艺指标,烧结矿高温冶金性能进行了研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挠结混合料配加脱碱剂后,烧结利用系数等工艺指标均无明显变化;烧结矿中K2O和Na2O显著降低,且K2O的脱除远高于Na2O;随着烧结脱碱剂配比增加,烧结矿的软熔性能各项特性参数无明显变化,烧结矿的还原度呈下降趋势,烧结矿的还原粉化指数显著改善。 关 键 词 烧结碱金属脱碱剂冶金性能 1 前言 早在1845年R.W.班逊(Bunsen)就进行了高炉生产碱金属氰化物的试验。20世纪初,人们曾一度热衷于从高炉回收KCN。凯莱特(Catlett)甚至提出:“高炉最重要的副产品是钾盐”[1]。 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高炉冶炼技术的进步,排除了许多干扰高炉生产的因素,碱金属对高炉冶炼的危害才充分暴露出来。炼铁生产者通过对许多失常高炉的分析研究,纷纷报道了碱金属对高炉冶炼的不利影响。由于高炉碱害频繁出现,影响日益严重,人们对它的关注与日俱增。到20世纪70年代,国外有关碱金属对高炉冶炼影响的研究,已经得到了一些成果,如日本1000m3级高炉解体研究等。 我国对高炉冶炼中的碱金属问题早已觉察。苏良赫和杨永宜分别在20世纪50年代末和20世纪70年代指出,白云鄂博矿所含的碱金属问题可能是包钢高炉结瘤的重要原因。1975年包钢提出“钾、钠在高炉中的循环积累是导致高炉结瘤的重要原因”,1979年底包钢开始对高炉原料和产品进行碱金属常规分析及碱平衡计算”’。1980年应盛名首先介绍了新疆钢铁公司高炉的碱金属问题“,接着崔光辉又介绍了高炉碱害的情况”。。这以后高炉的碱金属问题才引起我国炼铁界应有的重视并对它进行了全面、深入地研究。 我国对高炉碱金属问题的研究虽起步较晚,但有自己的特点。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对包钢高炉结瘤的研究。这项研究不仅在实验室进行了较系统的工作而且还专门在包钢55立方米的试验高炉上进行了多项冶炼试验及高炉取样研究,基本弄清了包钢高炉结瘤的情况,扭转了包钢高炉生产的被动局面。除此之外,我国鞍钢、武钢、昆钢、酒钢等厂及有关院所也对高炉的碱金属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所有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地提高了我国高炉炼铁生产的经济效益。 但要根本解决高炉碱害,必须降低高炉入炉碱负荷。本次研究的目的就是在烧结过程脱出K、Na等有害元素,从而彻底解决高炉碱害问题。 2 试验原料 本次试验根据包钢炼铁厂生产实际,分别针对新老系统的烧结用料情况,进行了试验用料取备。自产混精取自炼铁厂原料车间精矿仓;澳粉取自炼铁厂原料车间澳矿仓;石灰石取自炼铁厂的原料车间;褐铁矿和生石灰取自炼铁厂的白灰车间;蒙古矿、巴润矿和白云石取自炼铁厂综合料场, 各种原料化学成分见表1。 3 试验方案及工艺参数 3.1 烧结杯试验工艺参数 烧结料层高度为700mm,点火负压为4.9kPa,点火时间为1min;烧结负压为9.8kPa;烧结矿MgO含量控制在2.0%,烧结矿碱度控制为1.95。 3.2 试验设备以及采用的检验方法 烧结杯试验采用试验室Φ200mm烧结杯,烧结矿转鼓强度采用鲁宾转鼓。 烧结矿还原性检验方法采用GB/T 13241—1991,低温粉化检验方法GB/T13242—1991,烧结矿软熔性能的检验采用实验室熔滴炉。 3.3 试验方案 本次试验针对新老系统不同原料条件及脱碱剂配加量,设计试验方案如下: 4 烧结试验结果及分析 4.1 配加脱碱剂对烧结工艺指标的影响 烧结杯工艺试验结果列于表3。 由表3及图1可以看出: ①无论新老系统,烧结混合料配加脱碱剂后,烧结利用系数均无明显变化; ②加脱碱剂后,随着脱碱剂配比的增加,烧结矿的转鼓强度呈逐渐升高趋势; ③加脱碱剂后,随着脱碱剂配比的增加,烧结矿燃耗呈逐渐下降趋势。 4.2 配加脱碱剂对对烧结矿化学成分的影响 烧结矿化学分析结果列于表4。烧结矿脱碱效率计算结果列于表5。 从表4和表5中数据可以看出: ①配加脱碱剂后,烧结矿中K2O和Na2O显著降低,且K2O的脱除远高于Na2O; ②随着脱碱剂配比的提高,烧结过程脱除碱金属的量明显增加; ③当脱碱剂配比达到混合料1%后,与基准点相比,无论新老系统,烧结过程K2O的脱除率均达到80%以上,K2O和Na2O的总脱除率达到50%以上。 4.3 配加脱碱剂对烧结矿冶金性能的影响 由表6数据可知: ①随着烧结脱碱剂配比增加,烧结矿的软熔性能各项特性参数无明显变化; ②随着烧结脱碱剂配比增加,烧结矿的还原度呈下降趋势; ③随着烧结脱碱剂配比增加,烧结矿的还原粉化指数显著改善。 5 结论 (1)烧结混合料配加脱碱剂后,烧结利用系数

文档评论(0)

lijinhao2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