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汽车轮胎侧偏特性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
屈求真, 刘延柱
摘 要:汽车动力学的研究中必须考虑轮胎模型,轮胎侧偏特性直接影响到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和安全 性.综述了轮胎的稳态与非稳态侧偏特性的研究现状及其特点,介绍了轮胎侧偏特性的 试验研究方法以及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在轮胎侧偏特性研究中的应用.指出了轮胎力学模型应 满足的主要要求,并展望了轮胎力学建模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汽车轮胎;轮胎侧偏特性;神经网络;模型 中图分类号:U 461.1 文献标识码:A
Present Situation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on Tire Cornering Behaviors
QU Qiu-zhen, LIU Yan-zhuDept. of Engrg. Mech., Shanghai Jiaotong Univ., Shanghai 200030, China
Abstract:The handling, stability and safety of automobile are directly affected by tire c ornering behaviors. The present researching situ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n tir e cornering behavior in steady state and non-steady state conditions were surve yed. The experimental research methods and neural network model for tire corneri ng behaviors were also introduced. Attention was given to the main requirements of tire model.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ire modelling was prospected. Key words:automobile tire; cornering behaviors of tire; neural networks; model
轮胎作为联接汽车车身与道路的部件,对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安全性及平顺性都起着极为重 要的作用.轮胎力学特性在车辆动力学特性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研究轮胎力学是分析车辆性能的基础,也是适应现代车辆技术发展的需要.随着科学的进步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仿真技术、性能预测与估计、模态分析、优化设计、多体力学理论、控制理论、神经网络理论、有限元理论以及模糊分析方法等现代科学技术理论正被广泛地应用于车辆动力学与轮胎力学研究领域.对轮胎的研究可分为内、外特性两大类:内特性涉及轮胎的内部应力、热状态、使用寿命等.其研究目的在于优化轮胎结构以及合理地选择轮胎材料方面的问题.常用的轮胎模型方法有柔性环模型(Ring on an elastic base)、板壳模型(Pneumatic rotation shell)以及有限元模型等[1].外特性与车辆动力学有关,涉及到轮胎与汽车的结合和轮胎与路面的相互作用.当然,这种“内特性”与“外特性”之间存在着某种必然的联系.本文主要研究轮胎特性对车辆动力学的影响,因此下面讨论的内容为轮胎的“外特性”.
1 稳态侧偏特性研究发展过程与现状
早在1931年,Bradley和Allen就开始研究汽车轮胎动力学,Koesler与Klaue通过试验发现制 动力是轮胎纵向滑移率的函数.Fromm将轮胎胎体简化为“梁”,第一次推导了轮胎侧偏简单模型(胎体梁模型).Fiala在Fromm简单模型的基础上,假设轮胎仅在接触区域内发生侧向变形,对自由滚动的轮胎建立了具有集中横向力作用和具有弹性支承的梁模型,得到了侧向力、回正力矩和固定侧偏角之间的关系[2~4].Fiala推导的无量纲表达式为
(1)
(2)
式中:Py为轮胎侧向力;Ma为回正力矩;μ为附着系数;Pz为垂直载荷;Lr为轮胎印迹长度(假设印迹是长方形的);Φ为无量纲侧偏角,且Φ=Ktanα/(Pzμ),α为侧偏角,K为α=0时的侧偏刚度.Fiala理论模型的试验修正表达式 [5]为:
侧向力
=Φ-0.066 8Φ2 -0.103 2Φ3 (3) Φ<1.54 =1.0063, Φ≥1.54 (4)
回正力矩
=0.2749Φ-0.095Φ2-0.0872Φ3+0.0353Φ4 (5)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