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学习理论的发展与教学模式.ppt
yfm yfm 学习理论的发展与教学模式 江苏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殷方敏 编写 参考资料: 1.《学与教的心理学》,皮连生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2版。 2.《教育心理学》(修订本),邵瑞珍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6月第一版。 3.《学习论》(学习心理学的理论与原理),施良方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5月第一版。 4 . 《学习心理辅导》,吴增强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8月第一版。 5 . 《教育心理学》--三化取向的理论与实践,张春兴,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年10月第二次印刷。 学习理论是用来解释和说明学习的性质、学习的过程及其影响学习的因素的学说。它是指导学生有效地学习、教师有效地教学的理论基础,对教学实践有极大的指导意义。 近几十年来,各国的教育都在不断的改革发展中,但大规模的教育教学改革都是以一定的学习理论作指导的……如程序教学… 教师的教育与教学改革应该以一定的学习理论为基础,缺少学习理论的指导,教学行为与教学改革往往是盲目的、混乱的。 乞今为止,已有十多种不同的学习理论,在此我们选择部分有代表性的学习理论,以期对学生的行为学习与知识学习的基本原理有所了解。 一、S━R联结理论 主要特点:强调学习是剌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的过程,强调强化学习。 这种S━R联结理论是教育心理学中比较有影响、比较早的学习理论,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前,这种理论在教育心理学界占绝对统治地位。 其中的代表人物包括桑代克、巴甫洛夫、华生、斯金纳等人。这种理论在今天的教育实践中,尤其是在学生的道德品质与行为的学习解释中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实验研究与基本原理: 偶然发现与实验研究: 狗: 食物 流口水反应 铃声 条件反射的形成就是学习。 幼儿: 吹气 眨眼 放音调 幼儿了解“灯”的意义,掌握汉字的意义都是这类学习。 如果我们教学生“字”为“汉”,结果是什么可想而知。 基本原理: 强化(Reinforce) 消退(Extinction) 泛化(Generalization) 分化(Discrimination)。 对眼睛的恐惧 案例1:不敢直眼看人的妇女 Mildret对眼睛有强烈的恐惧,从不直眼看人,这位年青妇女向心理学家解释说:她看别人的眼球会使自己惊恐不安,她已记不起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不敢看别人的眼球的,似乎觉得自己有生以来就怕眼球,最近这种恐惧更强烈,常梦见一些非常吓人的人,恐惧症也引起了她普遍的焦虑,学习受到影响,社会关系也濒临于毁灭。 这种非理性的恐惧往往是由于一些特殊的痛苦或引起情绪障碍的情境产生。Mildret七岁时,曾去看望过一个瞎眼的姑妈。在姑妈家,有一次,她带着兴奋而又害怕自责的心情去偷看写字台的抽屉,当她打开一个抽屉时,冒出两只逼真的、目不转睛的、令人恐怖的眼睛,但没有脸孔,那是瞎眼姑妈的玻璃眼球,Mildret十分恐慌地逃走了,从此她染上了对眼球的恐惧症。 案例2:怕见目光的少年 某男孩,18岁,中学生,因三年来目光不敢与人接触,否则就惊恐万状而来咨询。 原来,患者三年前发现有近视,因而去配了付眼镜,但配后迟迟不敢戴,怕别人见了笑话。某日上课时,因感到老师在黑板上写的字模糊看不清,而试着第一次戴上了眼镜,谁知这时老师正好回转身,无意中看了病人一眼,患者在与老师目光相对的一刹那,突感内心一阵莫明其妙的恐惧,因而赶快低头,但仍心跳不已。 此后再也不敢与这老师对视。为了回避老师的目光,他由前排座位调到后排,但仍不敢抬头看黑板,总觉得一抬头会与老师目光相对。其后一进教室,内心即感忐忑不安,自己形容“简直象在法庭受审判一样”。 不久,他扩大到怕见其他老师、同学、以至所有人的目光,继而又发展到怕与电视、电影荧幕上的人相视,最后竟连回想起与别人目光相视时的情景,都会感到心惊肉跳。他想控制自己不看别人,走路、吃饭都低着头,不敢到人多的地方去,但他在思想中却愈是想要与别人对视。偶而真的与别人的目光对视了,他就紧张害怕得浑身发拌,面部肌肉抽搐,为此他痛苦不已,曾想弄瞎自己的双眼,也曾想轻生,但却下不了决心。 2.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实验研究与基本原理: 斯金纳生于1904年,是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他对行为矫正的理论与方法的创建贡献很大,影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