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本文档共1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闻诊.ppt

第二章 【教学要求】 1.掌握咳嗽、哮、喘、呃逆、嗳气、喷嚏、谵语等变化及其一般临床意义。 2.熟悉呼吸、语言、呕吐等声音的高低、强弱、清浊等变化的一般临床意义,口气、汗、痰、二便、带下以及病室气味等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一、听声音 听辨病人言语气息的高低、强弱、清浊、缓急变化以及咳嗽、呕吐等脏腑病理变化所发出的异常声响,来判断疾病寒热虚实性质的诊病方法 (二)语言 沉默寡言,语声低微,时断时续者,多属虚证、寒证 烦燥多言,语声高亢有力者,多属实证、热证 (三)呼吸 病人呼吸正常,是形病气未病 呼吸异常,是形气俱病 呼吸气粗,疾出疾入者,多属热证、实证,常见于外感病 呼吸气微,徐出徐入者,多属寒证、虚证、常见于内伤杂病 (四)咳嗽 肺失宣降,肺气上逆 有声无痰谓之咳,有痰无声谓之嗽,有痰有声谓之咳嗽。 多见于肺脏疾病,但其它脏腑病证亦可出现咳嗽。 对于咳嗽应首先注意分辨咳声和痰的色、量、质的变化,其次要参考时间、病史及兼症等,来鉴别病证的寒热虚实性质。 (五)呕吐 饮食物,痰涎从胃中上涌,由口中吐出的症状。 有物无声为吐;有声无物为干呕;有物有声为呕吐。 呕、吐、干呕皆为胃气失于和降所致。 临床可根据呕吐的声响强弱、吐势缓急、呕吐物的性状,气味及兼见症状来判断病证的寒热虚实。 (六)呃逆 胃气上逆,从咽喉部发出的一种不由自主的冲击声,声短而频,呃呃作响,俗称打呃,唐朝以前称为“哕”。 临床根据呃声的高低强弱,间歇时间的长短不同,来判断病证的虚实寒热性质。 (七)嗳气 胃中气体上出咽喉所发出的声响,其声长而缓,古代称为噫气。 亦属胃气失和而上逆的一种表现。与短促冲击有声的呃逆不同。 饱食之后,偶有嗳气,无其它兼症,不属病态,多可自愈。 临床根据嗳声和气味的不同,以辨证之虚实 (八)太息 太息又名叹息,是指情志抑郁、胸闷不畅时发出的长吁或短叹声。太息之后自觉宽舒, 情志不遂,肝气郁结 (九)喷嚏 肺气上冲于鼻而发出的声响 闻诊主要应注意喷嚏的次数及有无兼证 偶发喷嚏,不属病态 若喷嚏频作,须视病之久暂 (十)呵欠 张口深舒气,微有声响的一种表现。 因困倦欲睡而欠者,不属病态 (十一)肠鸣 腹中胃肠蠕动漉漉作响的症状。 正常情况下,肠鸣声低弱而和缓,一般难以闻及。 当肠道传导失常或阻塞不通时,则肠鸣音高亢而频急。 临床根据作响的部位及声音来判断病位和病性 二、嗅气味 嗅辨与疾病有关的气味 包括病室、病体、分泌物、排出物,如口气、汗、痰、涕、二便、经、带、恶露、呕吐物等的异常气味。 嗅气味可以了解疾病情况 一般气味酸腐臭秽者,多属实热;微有腥臭者,多属虚寒。 (一)病体气味 (二)病室气味 病室气味实际是由病体本身或排出物所散发的。 气味从病体发展到充斥病室,说明病情重笃。 新病喷嚏,兼有恶寒发热,鼻流清涕等症状者,多因外感风寒,刺激鼻道之故,属表寒证。 久病阳虚之人,突然出现喷嚏,多为阳气回复,病有好转趋势。 病者不拘时间,呵欠频频不止,称数欠,多为阴盛阳衰,体虚之故。 《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篇》有“中寒家喜欠”之说。 胃脘部鸣响如囊裹浆,振动有声,立行或推抚脘部,其声漉漉下行者,多为水饮留聚于胃 鸣响在脘腹,如饥肠漉漉,得温得食则减,饥寒则重者,为中气不足,胃肠虚寒 腹中肠鸣如雷,脘腹痞满,大便泄泻者,多为感受风、寒、湿邪以致胃肠气机紊乱所致。 腹内微有肠鸣之声,腹胀,食少纳呆者,多属胃肠气虚、传导功能减弱所致。 肠鸣音完全消失,腹部胀满疼痛者,多属胃肠气滞不通之重证。 口中散发出的异常气味 1、口气 口臭 ── 多与口腔不洁,龋齿或消化不良有关。 口出酸臭气,伴食欲不振,脘腹胀满者 ─多属胃肠积滞 口出臭秽气者 ── 多属胃热。 口气腐臭,或兼咳吐脓血者 ── 多是内有溃腐脓疡。 若臭秽难闻,邪龈腐烂者 ── 为牙疳。 汗气指汗液所散发出的气味。 病人身有汗气味,可知曾有汗出。 2、汗气 汗出腥膻 风湿热邪久蕴皮肤,津液受到熏蒸, 多见于风温、湿温、热病,或汗后衣物不洁 汗出臭秽 瘟疫或暑热火毒炽盛之证 腋下随汗散发阵阵臊臭气味 湿热内蕴 —— 狐臭病 正常状态下,人体排出少量痰和涕,无异常气味 3、痰、涕之气 肺痈,热毒炽盛 咳吐浊痰脓血,腥臭异常 咳痰黄稠味腥 肺热壅盛 咳吐痰涎清稀味咸,无特异气味 寒 证 鼻流浊涕腥秽如鱼脑 鼻 渊 鼻流清涕无气味 外感风寒 哮 喘促时喉间有痰鸣声,时发时止,缠绵难愈 虚实 夹杂 宿痰内伏,复感外邪所诱发或因久居寒湿之地,或过食酸咸生冷所诱发 喘不兼哮、哮必兼喘 短 气 气急而短促,不相接续 虚证 体质虚弱或元气大虚所致 实证 痰饮、胃肠积滞或气滞或瘀阻所致 少 气 气短、气微,气少不足以息,声低不足以听 虚证 内伤久病体虚或肺肾气虚 咳声重浊,痰清色

文档评论(0)

7800034fgyj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