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章 生物污染监测 生物污染监测的重点: (1) 生物样品的采集和制备; (2) 生物样品的予处理; (3) 生物样品中有机磷农药和汞 的测定。 第六章 生物污染监测 生物污染监测是对环境中受到污染和危害的生物进行监测。本章主要介绍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分布、转移、积累和排泄;生物样品的采集、制备和予处理;污染物的测定。 第一节 生物污染 一. 生物污染的途径 (一 )表面附着 表面附着是指污染物附着在生物体表面的现象 。例如,大气中的各种有害气体、粉尘、降尘散落在农作物的表面并被叶片 吸附,最终造成农作物的污染和危害。水体中的污染物附着在鱼、虾等水生生物体表、口腔黏膜,使水生生物受到危害。 表面附着量的大小依作物的表面积和表面性质不同而异。如白菜、茶叶等,表面积大,污染物附着比较多;草莓及叶面具有绒毛的树种,表面粗糙有毛,附着量也大;此外,同种农药使用乳剂比使用粉剂的附着量大。 以物理方式黏附在作物表面的农药,可因蒸发、风吹或随雨露流失而脱离作物表面。脂溶性农药或内吸传导性农药,可以渗入组织内部。这些农药在外界条件和体内酶的作用下逐渐降解、消失,但稳定性农药的这种消失速度很慢。水稻叶片上附着六六六的消失曲线如 图 6 - 1。 图 6 - 1 (二)生物吸收 大气、水体和土壤中的 污染物,可经生物体各器官的主动吸收和被动吸收进入生物体。 生物的吸收机制 (1)生物被动吸收(物理吸收) 这种吸收是依靠外液与原生质的浓度差,通过溶质的扩散作用而实现的吸收过程,不需要供应能量。此时,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借分子扩散运动由浓度高的外液通过生物膜流向浓度低的原生质,直至浓度均一为止。 (2)生物主动吸收 (代谢吸收) 这种吸收是细胞利用生物特有的代谢作用所产生的能量而进行的吸收作用。依靠这种吸收,细胞能把浓度差逆向的外界物质引入细胞中。水生植物 和水生动物将水体中的污染物质吸收,并成百倍、千倍甚至数万倍地浓缩,都是依靠这种代谢吸收。 2. 植物吸收 大气中的气体污染物或粉尘污染物,可以通过植物叶面的气孔吸收,经细胞间隙抵达导管,而后运转至其他部位。 各种作物从土壤或水体中吸收有机污染物的强弱,与土壤的类型、污染物在土壤中的数量和种类以及作物的品种有关。 植物也可以从水和土壤中吸收无机污染物。用含铬废水灌溉时,水稻吸收的铬能转移到植株的各部位。各部位的含 铬量顺序为:稻草 谷壳 糙米。稻株各部位来自土壤和灌溉水的比例,与灌溉水中铬的浓度有关,如图 6 – 2 所示。 图 6- 2 3. 动物吸收 环境中的污染物质,可以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吸收等途径进入动物机体。 大气中有毒物质进入呼吸道后,直径小于5μm的颗粒 穿过肺泡。肺泡壁上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有毒物质长期停留在肺部。有些毒物经过肺部淋巴管进入体内大循环。 消化道吸收由食物、饮水等途径摄入污染物。由呼吸道吸收的金属,沉积在上呼吸道后,也咽到消化道,再被吸收到机体内。 动物的皮肤是保护机体的有效屏障。但是,有些毒物具有脂溶性,能通过皮肤吸收,进入动物体内。如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四乙基铅、有机汞化合物、有机锡化物等。 (三)生物浓缩 (1) 食物链与生物浓缩 在自然界中,各种动物为维持其生命,必须以其他动物或植物为食物。这种因食物关系而形成的锁链式的相互制约关系,称为食物链。 生物机体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某种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使生物体内该物质的限度超过环境中的浓度的现象,称为生物浓缩,又称为生物学富集。生物浓缩的程度用浓缩系数表示。 生物浓缩的研究对于阐明物质或元素在生态系统中的迁移转化规律,评价和预测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可能造成危害,以及利用生物对环境进行监测和净化等。 (2)水生生物的生物富集 水生生物通过食物链和呼吸两个途径在体内浓缩 污染物质。如海水中汞的浓度为0.0001ppm,海水中生长的植物含汞量为0.01—0.02ppm,其浓缩系数为100—200。小鱼捕食水生植物和水生低等动物,使汞的浓度达0.1—0.3ppm,浓缩系数为1000—3000。肉食性鱼类,汞浓度可达1—2ppm,浓缩系数达10000—20000。 (3) 陆生生物的生物浓缩 鸟类啄食受污染的昆虫、种子、河湖中的鱼贝类等,使农药进入体内,并积累浓缩。 禽畜和蛋乳品的污染,主要来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