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规划师论坛
Forum
本期主题:低碳城市与城市规划
[编者按]近年来,随着全球面临的气候变化的挑战日益严峻,低碳城市发展和低碳城市规划建设的风潮也随之在
全球兴起,并已广泛进入我国城市发展与城市规划研究实践的视野。本期“规划师论坛”以“低碳城市与城市规
划”为主题,刊发一组文章,既有从理论高度对低碳城市发展风潮的理性思考,又有对低碳城市建设的量化研究
和实践探索,以期对规划师们有所启发,使之在新的风潮面前仍保持科学、谨慎的态度,从更综合、更理性的高
度去推进我国低碳城市规划与建设的研究和实践工作。
[基金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NECT-07-0432)
对我国低碳城市发展风潮的再思考
□ 张京祥
[摘 要]近年来国际上兴起了关于低碳城市发展、低碳城市规划的风潮,尤其是随着2009年联合国
气候变化峰会及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召开,低碳城市概念已经全面走进了我国城市发展、
规划的视野。针对这一背景,应对低碳城市的内涵及几个关键问题进行探讨,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
以避免产生认识上的偏差和短期功利化的行动。
[关键词]低碳经济;低碳城市;生态城市;城市规划
[文章编号]1006-0022(2010)05-0005-04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Reconsideration on the Trend of Low-Carbon City Development in China/Zhang Jingxiang
[Abstract] Internationally the trend of low-carbon city development and low-carbon city planning has arisen in
recent years. In particular, with the opening of the 2009 UN summit on global climate change and the UN
conference on global climate change Copenhagen (2009), the requirement of low-carbon city has entered
the reality of the Chinese city development and planning. Based on the above,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conno-
tation of low-carbon city and key points of low-carbon city planning, etc, and also makes an objective
evaluation on them, so as to avoid ambiguity production and short-term utilitarian action.
[Key words] Low-carbon economy, Low-carbon city, Ecological city, Urban planning
1引言 直至2009年中国国家领导人在联合国气候变
化峰会及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向
自20世纪80年代提出可持续发展理念 全世界所做的明确承诺,“低碳经济”“低碳城
以后,西方国家随着产业结构的转型和生态 市”已经迅速从一个概念演变为人们身边无
意识的不断强化,对全球气候环境的变化和控 处不在的现实,并成为国家未来战略和竞争
[1][2]
制日益重视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