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肌无力-高校版.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重症肌无力 Myasthenia Gravis 神经病学教研室 罗 曼 MG是一种神经-肌肉接头传递障碍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特征为部分或全身骨骼肌极易疲劳,通常在活动后症状加重,经休息后和抗胆碱酯酶药物治疗后减轻。 二 病因及发病机制 1. MG是由于突触后膜AchR被自身抗体损伤所致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机制:体内产生的AchR-Ab 与突触后膜的AchR产生免疫应答 破坏了大量的AchR 突触后膜传递障碍而致肌无力 二 病因及发病机制 2. 胸腺作用: 胸腺存在载有AchR的“肌样细胞”,感染后可使“肌样细胞”上的AchR发生变化 ,刺激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抗体达突触后膜与AchR产生自身免疫反应。 二 病因及发病机制 3.其他: 遗传因素 突触后膜乙酰胆碱受体抗体(80~90%患者可检测到AchR抗体) 胸腺作用:“肌样细胞” (80%患者胸腺肥大,10~20%有胸腺瘤) 遗传因素:个体的遗传易感性 肌纤维本身变化不明显 N—M接头:突触后膜皱褶丧失或减少,简单化,突触间隙加宽 胸腺瘤, 胸腺增生 1. 好发年龄:任何年龄组均可发病,但有两个高峰。 一是:20-40岁,女性多于男性 二是:40-60岁,男性多于女性,并且多合并胸腺瘤。 2.诱因:妊娠、分娩、感染、过度疲劳、精神刺激等 3.MG的临床特征: (1)受累骨骼肌病态疲劳: a.症状波动:肌肉连续收缩后出现肌无力加重,短暂休息后症状减轻或缓解。 b.晨轻暮重:晨起或休息后减轻,下午或傍晚劳累后加重。 3.MG的临床特征: (2)受累肌肉的分布: a.常最先累及眼外肌,表现为:上睑下垂,斜视和复视。重者眼球固定。但瞳孔括约肌不受累。 b.四肢肌肉受累以近端为重。 c.呼吸肌:受累时可出现咳嗽无力、呼吸困难,称重症肌无力危象,是致死主要原因 4.一般腱反射不受影响,感觉正常 5.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有效 6.病程特点:起病隐袭,病程波动, 缓解复发交替 两个发病高峰 诱因:妊娠、感染、过度疲劳、精神刺激等 肌无力特点:病态疲劳,晨轻暮重 受累肌分布:眼外肌麻痹最常见,呼吸肌麻痹导致重症肌无力危象 一般腱反射不受影响,感觉正常 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有效 病程特点:起病隐袭,病程波动,缓解复发交替 Ⅰ型:眼肌型(15—20%) ⅡA型:轻度全身型(30%),波及眼肌、四肢肌 ⅡB型:中度全身型(25%),四肢肌和延髓肌明显受累,无危象 Ⅲ型:急性重症型(15%),症状危重,在数周内达高峰,出现危象 Ⅳ型:迟发重症型(10%),症状同Ⅲ型,2年以上病程 Ⅴ型:肌萎缩型 新斯的明治疗前后对比 鉴别诊断 Lambert-Eaton综合征:大多数伴小细胞肺癌,肢带受累为主,不影响颅神经支配肌肉 肉毒梭菌中毒:有中毒史及消化道症状 吉兰-巴雷综合征:起病急,主要表现四肢对称性驰缓性瘫,末梢型感觉障碍,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眼肌型肌营养不良:隐匿起病,无波动,逐渐加重,抗胆碱酯酶药物治疗无效 其它伴口咽,四肢肌无力的疾病 治疗 避免过度疲劳,禁用或慎用一些药物 禁用药物:奎宁、氯仿、吗啡、氨基甙类抗生素(链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粘菌素、多粘菌素A和B、巴龙霉素、喹诺酮类、肌松剂等 慎用药物:安定、苯巴比妥等镇静剂 胸腺摘除,目前国际上各型MG均推荐 胸腺放疗 血浆置换,常用于呼吸危象 大剂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常用于呼吸危象 危象处理一般原则: (1) 保持呼吸道通畅:一旦出现呼吸不能维持正常通气量时,立即行气管插管或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 (2)积极控制感染:选用有效、足量和对神经肌肉接头无阻滞作用的抗生素。 (3)皮质类固醇激素及丙种球蛋白。 (4)血浆置换。 (5)护理:严格气管切开和鼻饲护理,保持气道湿化、严防窒息和呼吸机故障。 肌无力危象:加大抗胆碱酯酶药物 胆碱能危象:立即停用抗胆碱酯酶药 反拗危象:可停用抗胆碱酯酶药,仅输液维持 危象鉴别 * * 概 念 神经-肌肉接头结构 突触前膜:即运动神经末梢突入肌纤维的部分 突触间隙:为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之间约20~70nm宽之间隙 突触后膜:为肌膜的终板 病因及发病机制 病因及发病机制 病因及发病机制 病因及发病机制 病理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Osserman分型 诊断依据 临床特征:受累骨骼肌病态疲劳, 症状波动,晨轻暮重 四个试验:疲劳试验 抗胆碱酯酶药物试验 重复神经电刺激 AchR抗体测定 疲 劳 试 验 药物治

文档评论(0)

智慧书苑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