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有机聚合物深红色发光材料的合成及发光特性的研究.docVIP

一种新型有机聚合物深红色发光材料的合成及发光特性的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种新型有机聚合物深红色发光材料的合成及发光特性的研究 程志明1,徐征1*,付强2,赵谡玲1,张福俊1 1. 北京交通大学光电子技术研究所,发光与光信息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44 2. 辽宁大学物理学院, 辽宁 沈阳110036 摘 要 合成了一种深红色发光的聚苯乙烯喹啉(PPV-Q)材料,研究了其光致发光,电致发光及吸收光谱。这种材料在紫外和蓝光区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波长为463 nm的光对此材料具有最高的激发能力。用此材料作为发光层制备了ITO/PPV-Q/Al结构的电致发光器件, 发光光谱的中心波长为670 nm,发光光谱的半高全宽为90 nm左右。在不同驱动电压下,器件电致发光的色坐标(x=0.67, y=0.32)基本上没有变化, 是一种深红色的电致发光。器件中的电流随驱动电压的增加而明显增强,导致器件稳定性的降低。 关键词 有机电致发光; 有机电子学 中图分类号: O433; O469 文献标识码: A DOI:10.3964/j.issn.1000-0593(2010)02-0301-03 引言 信息显示是整个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社会的信息化对显示技术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既要求显示的多样化,又要求实现图像画面的高保真度。伴随着信息革命的进一步深入,迫切的社会需求促进了信息显示技术的蓬勃发展。有机电致发光是当前平板显示技术的前沿,具有全固化、 主动发光、 反应快、 视角宽、 清晰度高等优点,但是有机器件的发光效率要受到自旋选择定则的限制[1-4]。美国《科学》杂志将有机电子学取得的进展列为2000年十大科技成果之一。同一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黑格尔、 麦克迪亚米德、 白川英树等人,奖励他们在有机电子学、 有机/聚合物研究方面取得的重大突破。因此人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有机电子学研究的深入,有机电子器件制备工艺的完善,一个新的时代——有机电子时代必将到来。用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材料可分为载流子传输材料,发光材料和电极材料。有机电致发光来源于从正极注入的空穴与负极注入的电子在有机发光层中的复合而产生的激子,激子去激发过程产生发光[5, 6]。要获得高亮度、 高效率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合成具有高载流子迁移率的有机发光材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途径。我们研究了在有光照射和黑暗条件下制备的Alq3薄膜的光电特性,发现在光照条件下薄膜具有高的载流子输运能力[7]。有机分子在衬底上的不同排列方式将影响薄膜内部载流子的输运情况,它直接影响电致发光器件的载流子平衡、 器件的发光效率等关键问题。Sentein小组发现取向后的共轭聚合物中电子迁移率可以提高4倍[8]。聚合物中载流子迁移率的增大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聚合物光伏器件和电致发光器件的效率。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什实验室的研究小组报导了聚噻吩晶体中分子主链的两种取向方式:侧立(edge-on)和平躺(plane-on)。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杨小牛通过使用可控溶剂气氛处理的方法,成功制备出由聚噻吩平躺片晶构成的大面积均匀薄膜,聚合物主链垂直基底取向[9]。这种垂直于衬底的分子排布方向,为解决该方向上电荷难以传输的难题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途径。合成新的有机材料也是解决有机聚合物材料载流子传输性能的有效途径,本论文合成了一种新型的聚合物发光材料,研究了这种材料的电致发光、 光致发光、 吸收光谱等特性。 1 实验 1.1 聚苯乙烯喹啉的合成 实验中使用的原始材料为: 2,6-二甲基喹啉,N-溴代丁二酰亚胺,过氧化苯甲酰,亚磷酸三乙酯,对苯二甲醛,叔丁醇钾(sigma公司产品),均为分析纯试剂。其合成路线如图1所示。 Fig.1 Synthetic route of PPV-Q 经过多步提纯之后得到棕红色固体聚苯乙烯喹啉,它难溶于水和大部分有机溶剂,但可溶于甲酸溶液,材料具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将聚苯乙烯喹啉溶入甲酸溶液,配制成浓度是5%的聚苯乙烯喹啉溶液,该溶液成膜性能好。 1.2 ITO/PPV-Q/Al器件制备 实验中用到的ITO玻璃的方块电阻为60欧姆·方块-1,在使用之前用洗涤液清洗,再依次经过酒精、 丙酮及去离子水超声清洗,去掉ITO表面的污物。甩膜之前,用氮气吹干,并经臭氧处理8 min以提高阳极的功函数。将配制好的溶液旋涂于清洗干净的ITO玻璃片和石英衬底上,自然风干后便得到发光层薄膜。将旋涂在ITO沉底上的聚合物薄膜放入热蒸发仪器中,制备厚度大约为100 nm铝电极。测量器件的电流-电压(I-V)特性及在不同电压下的电致发光(EL)谱。光致发光及电致发光谱均是通过SPEX-Flouolog荧光光谱仪测得的,I-V特性曲线由Keit

文档评论(0)

smd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