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回顾与评析
Review and Comments :inimum Living
Standard System(MLSS)in Urban and Rural China
王海燕 修宏方 唐 钧
Wang Haiyan,Xiu Hongfang, Tang Jun
摘 要:迄今为止,中国城乡低保制度的发展已有18年的历史城乡低保制度对保护中国的贫弱群体与构建和谐社会发挥的作用。本文简要回顾了中国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历史演进,对优点和缺陷进行了评估。就当前城乡低保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和完善的政策建议
bstract
So fa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urban and rural basic cost of living allowances have 18 years history. Over the past 18 years, the urban and rural basic cost of living allowances play a huge role to protect Chinas poor and vulnerable groups and build a harmonious society. This paper reviews the history of urban and rural basic cost of living allowances in China and estimate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is system. Finally,the policy suggestions were puts forward to improve and perfect the current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urban and rural basic cost of living allowances.
中国城乡低保制度的发展,从1993年6月上海市首创“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算起,已经有18年的历史了。18年来,作为一项普遍的、有效的社会政策,城乡低保制度对保护中国的贫弱群体与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一、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历史演进
所谓“最低生活保障(简称‘低保’)制度”即“根据维持最起码的生活需求的标准设立一条贫困线(Poverty Line),每一个公民,当其收入水平低于贫困线而生活发生困难时,都有权利得到国家和社会按照明文公布的法定程序和标准提供的现金和实物救助。”[1]
1.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历史演进
90年代,在国际上,由于经济全球化和亚洲金融风暴的影响,在国内,由于向以市场经济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急剧转轨和企业改革逐步深化,在中国城市社会中引发了诸多经济、社会矛盾。加上中国的社会保障安全网本身的脆弱和不足,在短短几年中,就在城市中迅速形成了以失业人员、下岗职工、停产半停产企业的职工和一部分被拖欠养老金的退休人员以及他们的赡养人口为主体的城市贫困群体。
为了应对严重的城市贫困问题,上海市政府宣布,自1993年6月表1:序号 城 市 创立时间 1999年的标准
标准 20年的标准
序号 城 市 创立时间 1999年的
标准
标准 20年的标准
1 京 1996.7. 200 430 17 武 汉 1996.3. 150 360 2 天 津 1998.1. 185 450 18 长 沙 1997.7. 130 320 3 石 家 庄 1996.1. 140 265 19 广 州 1995.7. 240 410 4 太 原 1997.7. 120 302 20 南 宁 1995.9. 150 300 5 呼和浩特 1997.1. 110 340 21 海 口 1995.1. 170 330 6 沈 阳 1995.3. 150 380 22 成 都 1997.7. 120 290 7 长 春 1996.7. 130 305 23 重 庆 1996.7. 130 300 8 哈 尔 滨 1997.4. 140 310 24 贵 阳 1998.1. 120 240 9 上 海 1993.6. 215 450 25 昆 明 1996.7. 140 255 10 南 京 1996.8. 140 400 26 拉 萨 1997.1. 130 310 11 杭 州 1997.1. 165 440 27 西 安 1998.1. 105 360 12 合 肥 1996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