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苏词中表现出的人生态度论文.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苏词中表现出的人生态度 指导老师:程杰 学 员:刘敏 目 录 摘 要………………………………………………………………3 一、苦胆忧天,壮志填海?…………………………………………3 二、心系民生,冷对奢靡?…………………………………………5 三、处变不惊,随缘自适?…………………………………………6 四、寄情山水,惬意人生?…………………………………………7 五、怀亲念友,情比金坚?…………………………………………8 参考文献 ……………………………………………………………9 【摘要】苏轼词中,有一个贯穿始终的基调,我称之为“人生咏叹调”,与之相伴随的是持续不断的人生思考。苏轼跌宕起伏的人生轨迹书写了他鲜明的人生态度:1、苦胆忧天,壮志填海;2、心系民生,冷对奢靡;3、处变不惊,随缘自适;4、寄情山水,惬意人生;5、怀亲念友,情比金坚。 【关键词】苏轼; 词 ; 人生态度 。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苏洵之子,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苏轼以其才华出众而闻名天下,被世人誉为一代文豪。东坡在词学上被誉为“词中之龙”①,其词与其人品相辅相成,相映成趣,正是文如其人,词风天然,他是中国文学史上风华绝代的旷世奇才。? 苏轼服膺儒家经世济民的政治理想,他22岁中进士,26岁又中制科优入三等(宋代的最高等),入仕后奋厉有用世之志。他为人坦荡,讲究风节,有志于改革朝政且勇于进言。虽一生受尽坎坷,未能充分施展政治才干,但性格旷达始终没有消沉,对加诸其身的迫害也并非逆来顺受,而是以一种全新的人生态度来对待接踵而至的不幸,把儒家固穷的坚毅精神、老庄轻视有限时空和物质环境的超越态度,以及禅宗以平常心对待一切变故的观念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做到了内心旷达,处变不惊。正是由于这种执着于人生而又超然物外的生命范式蕴含着坚定、沉着、乐观、旷达的精神,苏轼在逆境中才照样能保持浓郁的生活情趣和旺盛的创作活力。他给后世留下无数优秀的、贴近现实生活的不朽篇章。其词现存三百四十多首,其文学成就和地位上鲜有能比者。? 本文就苏轼的人生轨迹对其人生态度作初步探讨。主体部分从5个方面进行论述:1、苦胆忧天,壮志填海;2、心系民生,冷对奢靡;3处变不惊,随缘自适;4、寄情山水,惬意人生;5、怀亲念友,情比金坚。 苦胆忧天,壮志填海 我们之所以佩服鲁迅先生,受他作品的感染,就是因为其创作就是直指当时社会,反映当时最主要的状况,揭露当时最主要的矛盾。苏轼的很多词作亦是如此。 在宋代,民族斗争是当时社会最主要的问题。苏轼在创作过程中较早把这一矛盾引入词中,扩大了词的题材,增强了词反映社会生活的能力。 熙宁八年(1075)七月,辽主胁迫宋王朝,“‘刘’地界‘辽’,‘凡东西失地七百里’”②。这年冬天,苏轼写了著名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其全篇: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 苏轼《苏轼词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第40页,以下引用该书随文简称《苏集》) ①叶嘉莹:《苏轼词新释辑评》,2007年版,第1页。 ②傅恒等:《历代通鉴辑览》,1990年版,第77页。 这是千古传诵的东坡豪放词代表作之一,真实地反映了作者当时的内心世界。出猎之举,触发了词人长久蓄积在胸的忧时之心和报国之志。作品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洋溢着报国杀敌的豪情,充满着高昂豪放的精神,音调铿锵激越,多角度、多层次的从行动和心理上表现了作者志在千里的英风和豪气。又如《渔家傲》: 临水纵横回晚鞚。归来转觉情怀动。梅笛烟中闻几弄。秋阴重。西山雪淡云凝冻。 美酒一杯谁与共。尊前舞雪狂歌送。腰跨金鱼旌旆拥。将何用?只堪妆点浮生梦。(《苏集》183页) 上片突出了东坡意志豪壮的英武气势。骑着金镀银鞍马奔驰在水滨,纵横豪放、无所拘束,直到晚上才勒住马缰驶向归程。下片着重描绘壮行送别的激动场面。东坡身着朝服与送行人饮酒话别,腰跨金鱼佩饰,有齐整的旌旗卫队前呼后拥,情景十分威严壮观。然而,到结语,词情突然滑落:“将何用?只堪妆点浮生梦。”与首句形成强烈反差,在词人看来,这些威严和排场又有什么用?虽有整顿军纪、巩固国防的大志,但政局的变动,国是的日非,让他的满腔热情只能付诸东流,显露着作者报国无门的忧愤和无奈。在北宋词中,诸如此类反映爱国感情的作品是不多见的。“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巩固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①?苏轼的爱国主义激情如此强烈,除了受当时历史条件影响之外,还与他从小接受的良好家庭教育有关,其父苏洵在《六国论》中,就已经旁敲侧击地给当时的统治者敲响了警钟。苏轼耳濡目染

文档评论(0)

精品天地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