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自治的内源性组织资源何以可能_浙东_刘老会_个案的政治人类学研究.pdf

村民自治的内源性组织资源何以可能_浙东_刘老会_个案的政治人类学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村民自治的内源性组织资源 何以可能 ? ———浙东“刘老会”个案的政治人类学研究 阮云星  张  婧 提要 :本文依据当代民间文书资料和人类学的参与观察 ,复原了一个村 庄老人会 10 多年自治成长的过程 ,分析了这个内源性 自治组织成长的内外 契机和实践的学理意义 。本文提示 ,村庄次级 自治组织的培育是村民自治 、 农村公民社会成长的重要生长点 ;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方法和分群理论等新视 角有助于老人会等乡村自治组织研究的深入 ,研究者的在场有助于村民等 自 治实践主体培育乡村自治组织的自觉和学科知识的增长 。 关键词 :村民自治  村庄次级自治组织  “刘老会” 政治人类学  年龄 分群   从闽东义序的“宗族”研究到浙东的“刘老会”研究 ,政治人类学或 者说人类学的政治分析视角始终是笔者重要的或曰主要的研究路径 。 若从 10 多年前选择义序“宗族乡村”的政治人类学回访研究作博士论 ( 文论题时的一个素朴的问题意识 ———传统中国颇具代表性的宗族 关 ) 系 、组织 的现代转型及其研究成果 ,无疑有助于转型期其他社会关系 、 组织的现代转型研究和社会实践的自觉 ———看 ,这篇文章或许把这种 期望体现得更加明晰和具体 ;村民自治的实施情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村庄自组织资源的状况 ,村庄自组织的培育势在必行却又是难题 ,浙东 ① ( “刘老会”研究的较为细密的资料和问题梳理 的呈现 ,或许可以 部 ) 分 回答“村民自治”的自组织资源何以可能的问题 ,权作为引玉之砖 。  本文为 2007 年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基金项 目《转型期“空巢村”治理与村 ( ) 老人协会》课题编号 :07CGSH006Z 的部分研究成果 。本文作者先后五次前往实地进行 ( 田野调查- 10 - 07 - 27 - 07 - 08 第二 ) 作者第三 、四次同行 ,本文依据的田野资料主要来 自这五次调查 。谨向浙江省哲学社 ( ) 会科学规划课题基金 、刘家村老人协会 、村两委会等有关组织 机构 和人士表示谢忱 ! “刘老会”是“刘村老人协会”的简称 ; “刘村”是研究对象村庄的“学名”。 ① 即本文第二部分依据的初稿 ,该初稿当时也经两作者往返作业了四、五遍 。 112 论 文 村民自治的内源性组织资源何以可能 ? 一 、镜头与景观 : ZM 乡村生态中的“刘老会” ( “我们的在场”被认为是反思性科学的前提 布洛维 ,2007 : 77 - 138) ,按此认识来观照研究者与研究对象的关系的话 ,或许可以说他们 有大致如同镜头与景观之关系的一面 。 ( ) 一 镜头 这种人类认识之“镜头”构成复杂 ,不同要素的构件 ———大到对人 类认识论新探索的自觉 、小至对具体研究的理论 、方法的设定 ———以怎 样的结构进行组合 , 决定 了镜头 的规格和 品质 。笔者赞 同布洛维 ( ) ( ) M

文档评论(0)

I LOVE YO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