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天府新论》2000 年第 6 期
诸葛亮与南中开发
1 2
孙大英 李殿元
[摘要]刘备去世前后 ,南中地区先后发生了大规模的反蜀叛乱 。为使蜀汉政权在巴蜀地区站稳脚跟 ,并
( )
实现北伐曹魏 、复兴汉室的政治 目标 ,诸葛亮于建兴三年 225 年 亲率三路大军 ,直指南中叛乱的大姓和夷
帅 。在战斗过程中 ,他不断运用“攻心”战术 ,一举平定了南中 ,揭开了全面开发南中的序幕 。他从政治 、经济 、
军事等多方面入手 ,对南中进行了较全面的开发和利用 ,为巩固蜀汉政权 、兴师北伐作出了重大贡献 ; 同时亦
对南中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各族人民的融合 ,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
[ 关键词]南中;诸葛亮 ;南中开发
[ 中图分类号] K236 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4 —0633 (2000) 06 —0076 —04
[作者] 1 孙大英 ,女 ,四川大学历史系硕士研究生 ;2 李殿元 ,男 ,四川省文史研究馆编审 , 成都 610015
( ) 〔1〕
建兴元年 223 年 ,受刘备托孤遗命的诸葛亮“开府治事” ,执掌蜀汉军政大权 。当时 ,
国小力弱的蜀汉因夷陵惨败而在政治上已陷入空前的孤立 ,诸葛亮为此采取了三项基本国策 :
贯彻联吴抗曹的外交方针 ,遣使与孙吴和亲结好 ,恢复蜀吴联盟 , 以摆脱两面受敌的局面 ; “务
〔2 〕
农殖谷 , 闭关息民” ,即发展农业生产 ,使民休息 ,加强蜀汉国力 ; 以“攻心”政策 ,平定南中叛
乱 ,稳定后方 。这三项基本国策中的第三项即征服南中 ,对南中地区的开发产生了极其重要的
作用 。
一 、从“深入不毛”说起
关于南征 ,诸葛亮在后来所写的《出师表》中提到这次南征时 , 曾说“五月渡泸 ,深入不毛”。
这里所说的“泸”,即金沙江 。对“不毛”则有不同见解 。一是认为乃“草木不生的地方”。一种
意见则认为是“濮人所居之地”。其实 ,诸葛亮所说的“不毛”之 地既非地名 ,也非“草木不生的
地方”,更非专指“濮人所居之地”。“不毛”的本意虽是指不生长草木 、五谷或最荒瘠的地方 ,但
它同时还有另一种释义 ,即是指未开辟的地方或是未种桑麻之地 。如《公羊传 ·宣公十二年》
载 :“锡之不毛之地”。意即赐给他未开发的土地 。又如《周礼 ·地官 ·载师》有“凡宅不毛者 ,有
里布”的记载 ,郑玄注引郑司农曰:“宅不毛者 ,谓不树桑麻也 。”“里布”是赋税名称 ,意即凡屋旁
未种植桑麻的 ,仍需完成桑麻税 。
诸葛亮南征的目标是“西南夷”的聚居地 , 即“南中”。那里历来是气候温和 ,雨量充沛 ,土
地肥沃 ,植物茂盛之地 ,而决不是最荒瘠的地方 。所以,诸葛亮“深入不毛”,实际上就只能是
“深入那尚未开发的荒野地带”。正因为如此 ,也才更加显示出诸葛亮对那里所进行的“开发”
的意义 。
当时的“南中”,是汉末三国时期对云南 、贵州和四川西南部的总称 ,汉代则称为“西南夷”。
汉武帝先后在这里设置 、越 、益州三郡 ,东汉明帝又设永昌郡 。经过秦汉两代的治理 ,至
汉末三国时期 ,南中地区的经济已有所发展 。但是各少数民族的经济发展极不平衡 ,有的还处
于原始社会阶段 ,有的则已进入了奴隶制社会 ,与汉族杂居的地区却已出现封建制 。此时南中
76
主要有三股力量 :一是中央政权所派官员 ;二是“夷帅”, 即地方土长 ,他们管辖当地的土著居
民 ,主要是叟 、青羌 、僚 、濮等少数民族 ,称为“夷人”。三是南中大姓 。
南中大姓的产生 ,可追溯到汉武帝时期 。汉武帝在西南地区设置郡县以后 ,迁移了大量汉
族人驻守此地 ,并移汉民充边屯田,编组军队 , 以巩固汉王朝的统治 。这些汉人中逐渐产生军
事官僚集团。延至东汉末年 ,南中地区便出现了许多拥有部族武装的汉族豪强 , 即所谓的“南
中大姓”或“方土大姓”。他们在政治 、经济 、军事上都有强大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