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田与赠地学院的比较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比较教育研究 N CHINA AGRICULTURAL EDUCATIO “学田”与“赠地学院”的比较研究 郝路军 (兰州大学,甘肃兰州 ) 730000 [摘 要]“ 学田”与“ 赠地学院”作为中美两国教育史上的重要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缓解地方教育 经费不足的作用,在中美两国的教育发展过程中上分别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两者的社会背景、保障措 施、所起作用及对后世的影响却大不相同。 [关键词]学田;赠地学院;比较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 ) G640 B 1009-1173200602-0013-03 一、学田制 一人,以司出纳,师生月给廪膳米一 息,自行购置学田。万历末年,常熟府 ③ 虞山书院曾明文规定:学粮供师生之 学田是中国古代学校置立的田 石,教官俸如旧”。此后,全国各级地 产,以地租的收入作为办学经费,支 方学校皆置学田,并建立收支管理制 需后所余部分,“ 仍听三纲计议量买 付教官薪俸、诸生伙食补助和祭祀等 度,形成了有学必有田的空前盛况。④ 田亩,以便永久”。⑧这说明当时的学 费用。学校及书院经营学田所获得的 校用充盈的经费购置新田以维持学 到了清朝乾隆年间(1736-1795年), 13 收入成为当时学校办学经费的主要 茂名县“审追杨茂晟隐耕道署二里一 校的长久发展。 来源。设学田以赡学的现象,最早出 甲田米一石零四升正,土名……等 对学田的管理主要有三种形式: 现在唐大顺元年(890年),江州陈氏处,共租谷二十八石正……今编入上 一为官府管理。官府直接经营是 立东佳书堂,置学田二十顷。之后,到 ⑤ 官学田经营管理的一种基本形式。政 三道甲( 为敦仁书院田)”。 嘉庆十 南唐昇元四年(940年),朝廷赐“ 庐 府既代表国家征收赋税,同时又直接 二年(1807年),顺德县“ 拨横洲嘴 ① 山国学”学田数十亩。北宋庆历改革 沙坦一顷四十三亩七分二厘,租银七 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向佃种学田的 年间,以学田赡学的现象逐渐形成制 十一两九钱,归凤山书院”。⑥ 佃户征收地租,佃户所缴纳的地租由 度,即为学田制。这一制度出现的主 统观历代学田发展,其来源大致 地方政府统一拨发给地方学校专用。 要原因在于:一方面社会的发展使得 有三种途径: 清乾隆时期,肇庆府学田蛇头围租谷 教育需求剧增,另一方面统治者开始 一为官府赐拨。如庆历改革中,“除纳粮米外,余羡银两解府存贮,以 重视和提倡地方办学,由民间“ 捐地 在新政颁布后,除少数藩府大州外, 备修葺江楼之用”。乾隆十五年 兴学”逐渐转变成由政府“ 赐田兴 一般州学赐田为五顷。熙宁四年 (1750年),鹤山县官学田也采取 ⑨ 学”。宋乾兴元年(1022年),仁宗赐 “官为收租”的经营方式。嘉庆年间

文档评论(0)

I LOVE YO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