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庄子语言观及其影响.pdf

  1.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的功能,台湾著名学者陈鼓应指出的“德”的三层意义是比较贴切的,一 是“道所显现于物的功能”;二是“内在于万物的道,在一切事物中表现 它的属性,亦即表现它的德”;三是“道落实到人生层面时,称之为德”, 4 因此,尽管“道”不可言说,但是我们依然可 即通常说的人的“德行”。 以通过言语所描述的“德”去掌握它。庄子学派基本沿袭了这种思路,只 不过他们的论述比老子更为丰富与详尽而已。 (二)《庄子》语言观与其核心范畴“道”之间的关系 庄子学派既然沿袭了老子“道可道,非常道”的思路,那么他们在语 言观的论述方面也就不可避免地涉及“道”这个范畴。事实上,庄子(及 其后学)并不是名辩家,因此《庄子》一书也不会是一部主要关于语言问 题的论集,书中对语言问题的探讨主要是围绕“道”展开的。 1、“道”——《庄子》语言观之旨归 “道”可以说是《庄子》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范畴,不仅是庄子学派 语言观的旨归,同时也是《庄子》全书之旨归所在。“道”为什么能作为 《庄子》全书之旨归呢?这与“道”的一些特点与作用是分不开的。关于 “道”,《大宗师》中有一段经典描述: 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 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 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 为老。 这一段的描述脱胎于《老子》,其中“有情有信”与《老子》第二十一章 4 陈鼓应《老子注释及评介》第 152 页,中华书局,1984 年出版 4 “其精甚真,其中有信”意思相同,“无为无形”相对应于《老子》第三 十七章中的“道恒亡(无)为”和第四十一章中的“天(大)象无形”; “可得而不可见”则对应于《老子》第三十五章中的“视之不足见,听之 不足闻”,最后一句则与《老子》第二十五章中的“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同。我们可以发现,《庄子》所描述的“道”与《老子》所描述的,是大 同小异的,《庄子》中“道”的观点也源自《老子》。 从《大宗师》所描述的关于“道”的这段话中,我们可以归纳出“道” 的几个特征: 首先,“道”是“无形”、虚无的,因此,这样的“道”也是超越人的 感官知觉的,“不可受”并且“不可见”,在《知北游》篇中庄子学派再次 5 强调道“不可闻”、“不可见” ,这些都与老子所说的道“视之不见”、“听 之不闻”6是完全一致的。“道”虽是虚无的,不在人视听等感官的感知范 围内,但这并不意味着“道”就不存在了,道“昏然若亡而存”(《知北游》), 7 是真实存在、“有情有信” 的,虽“不可受”然而“可传”,虽“不可见” 然而“可得”,《道德经》中也有类似的生动描述:“道之为物,唯恍唯惚。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 甚真,其中有信。”(《老子》第二十一章) 其次,“道”是自存的,它的存在不用另有所依,这种“自本自根” 的道又是自然、“无为”的,没有任何情感与动机因素在内,因此《大宗 师》说:“吾师乎!吾师乎!赍万物而不为义,泽及万世而不为仁,长于 上古而不为老,覆载天地刻雕众形而不为巧,此所游已。”8 这是说,道破 5 参见其言:“道不可闻,闻而非也;道不可见,见而非也;道不可言,言而非也!”(《知北游》) 6 参见其言:“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 搏之不得,名曰微。”(《老子》第十四章) 7 “情”有两种说法,一是“实”,所依据的是“情”和“信”都是真实之义;一是“精”,所依 据的是《道德经》,本文取后一种解释,《管子·内业篇》云:“精,气之极也;精也者,气之精者 也。凡人之生也,天出其精。”即是此意。 8 所谓“吾师”,即“至道”,成玄英注曰:“吾师乎者,至道也”;“义”当作“戾”,在《天道》 5 毁万物并非由于暴戾,恩惠施于万世也不是出于仁义,覆天载地、妙化众 9 ,这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没有任何意志与情感的因 品也不是缘于智巧 素。 再次,“道”是超越时空的限制而永恒存在的。“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 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这说明“道”是超越时空的,“未有天地,自古以 固

文档评论(0)

文献大师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